奇客网

王韬 中国报纸之父

听莲2023-12-25

王韬 中国报纸之父

王韬曾主编《循环日报》,是我国最早自办成功的中文日报,并创“王韬体”(新闻报章政论),被林语堂赞为“中国新闻报纸之父”。

王韬在时评、小说、诗词、翻译上均有成就,负“人中之龙,文中之虎”之誉,可惜晚景萧条,盛名散尽,以致卒年不详,令人唏嘘。

天生聪慧却是科举废才

王韬本名王利宾,字子九,一字仲衡,1828年生于苏州城外。

王韬的父亲王昌桂,“邃于经学,九岁尽十三经,背诵如流,有神童之誉”,以开馆授徒为业。1847年,因生计所迫,到上海“卖身事夷”,在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开设的墨海书馆协助译事,即将传教士口译整理成文稿,因学识深厚,被西人赞为“活字典”。

王韬的三个哥哥出生不久便因痘疾去世(王韬的弟弟因吸食鸦片,27岁去世),故他自小得父母关注,王韬“少时好学,资赋颖敏,读书数行俱下,一展卷即终生不忘”。

13岁起,王韬拜在名儒兼名医顾惺门下。顾善饮,王韬亦受影响。

1844年,16岁的王韬首次县试失败,但因“文有奇气”而“以第一入县学”,第二年他考中秀才,可19岁时乡试失败,致大病一场,梦中“遍历幻境”,自称绝意科举,要“屏弃帖括(即八股文),肆力于经史,思欲上抉圣贤之精微,下悉古今之繁变,期以读书十年,然后出而用世”。

其实,王韬并没闭门读书,而是和他父亲一样“卖身事夷”,1856年和1859年,王韬又两次参加乡试,均未成功。

喜欢上书惹大祸

在墨海书馆,王韬结识了李善兰、蒋敦复、徐寿、华蘅芳等近代思想家。

1851年,王韬结识了风尘女子廖宝儿,廖夫好赌,家财荡尽,不得已在家接客。廖“亭亭玉立,顾影罕俦,肌肤明润”,且略通文墨。廖对王韬表示:“所不敢忘者,惟卿而已。”王对廖接济颇多,故有“笔耕所入,未敷所出”之叹。后廖宝儿搬家,这段感情遂告终结。

王韬比发妻杨硕人小两岁,结婚仅四年,杨未留子嗣便去世了。

1862年,王韬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苏福省长官刘肇钧,此信被清军截获,王韬遭通缉。他晚年自辩:“当事不察,竟论通贼,忌毁者众,百喙莫明。”但信者不多。

首先,王韬有“上书癖”,1年半不到,曾给江苏巡抚徐有壬上书十多通,月均一通;1860年7月,给上海道台吴煦上书3通,8月又是5通;自收在文集中给丁日昌的上书达10通,实际可能达50通;此外还曾上书曾国藩、李鸿章等。

其次,洪仁玕与麦都思有往来,1854年10月,王韬在日记中写道:“晚往洪(仁玕)客斋,期读《圣经》一章。”

其三,王韬1861年去过南京,他日记中记:“英国牧师艾君迪谨招余作金陵之游,不获辞。金陵久为贼窟,丙午秋试一至,今屈指十六年矣。”有传言称王韬参加了太平天国科举,获“长毛状元”。

在麦都思的儿子麦华陀(时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帮助下,王韬流亡香港,加入理雅各(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的英华书院,先后将《诗经》《易经》《尚书》《礼记》《春秋》等译介到西方,有的译本至今通行。

在香港,王韬眼界渐开,意识到“(欧洲)道垂于千百年,教讫于数万里,亦足以证明彼土有杰出之士”,并尝试了牛肉,称:“予素不食牛,此第一次破戒,不知五脏神赞叹其妙否?”

回香港后,王韬热衷报业。1873年,王韬等人集资1万两白银,购买了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次年在港创办《循环日报》。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