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周祖公刘西迁以来,农业一直是我区的主要产业。虽然现在有了大型的农业机械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但在山区沟壑地带仍然采用的是牛耕人扛的生产方式,也相应地保留着一些原始的农耕习俗,如:
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头一个节气,“早晨立了春,后晌暖烘烘”,表示寒气已过,春天来临,农事活动也随之开始了。从前,为了祈求全年有个好收成,好多地方会在立春时节,用木条、秫秸捆扎一头“春牛”(也有用泥做的),肚里塞满糖果、点心、核桃、花生、红枣等,把它运到城外的高地上或抬到衙门前,同时在地上挖个坑,放进几根鸡毛。立春的时辰一到,人们便大呼:“春来了,春来了!”随来的官员立即抄起栓有红、绿布条的鞭子,用力抽打“春牛”,口中还念念有词:“春日莅临,耕犁务勤,利我子民。”打毕,观众一拥而上,争抢牛肚里的东西,土坑里的鸡毛也被众人踏得满天飞扬,这就叫做“打春牛”,意思是将春牛打起,开始耕种了。
这种习俗,现已不多见,但每年立春时节,农村仍有在鞭子上、门鼻上、纽扣上栓红布条的风俗,大概就是这种活动的遗风吧。
农谚说:“九九尽,开桄种。”每年春天开始播种的第一天称“动农”。第一次开桄播种时,要举行简单的“祭龙”仪式:架起耕牛,在地心耕一圆圈,焚香化表进行祭奠,祷告神龙保佑今年有个好收成。
在二牛肩上共架一根木杠,杠中间系一竖棍绳与木犁相连,一人牵牛(或不牵)前引,一人扶犁抄地,这就是我市山区常见的耕种方式——二牛抬杠。
还有一种更奇特的耕种方式,姑且叫做“二人抬杠”吧:将犁杠扛在前后二人肩上,前面的人奋力向前拉拽系在杠端的短棍和连着木犁上的绳索,后面的人在扶犁抄地的同时,还要用肩顶着安在犁杠上的木桩为前面的人助力,这种耕种方式,适于翻耕松软的土壤或浅耕播种,比较少见。
我市流行的播种方式约有以下几种,一是耧播,即在耧斗内装上籽种,牲畜拉耧,人扶耧把在后左右晃动,将籽种顺耧腿播入地中;二是驾犁犁出一道犁沟后,随后二人用手将籽种、土肥汆入犁沟;三是先将粪土、籽种均匀地撒在地里,然后套犁翻地,将籽种埋在土内;四是点种,用镢头挖坑,坑内点种籽,上肥,然后掩土。前两种方式多用于播种粮食作物,第三种方式多用来种菜和油料作物,点播则多为种洋芋、玉米等所用。
受地理位置和季节性气候的影响,我市大部分地区在每年四月份左右,常常会出现天旱少雨的现象,造成耕种困难,庄稼减产,人畜饮水稀缺之灾。这时,村里的长者便会邀集德高望重的老人商讨求雨之事。一旦决定,便选在月初(初一)或月中(十五)到山场或神庙里去求雨,以保五谷丰登。
整个求雨的过程比较繁琐:先由主祭者上香,献祭品,然后祭酒叩拜,祷告神灵普降甘霖拯救众生。如果七日后仍无降雨,便要请阴阳、道士击鼓奏乐、诵念经文再次求雨,直至天下大雨为止。
从求雨到下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求雨者都要净身洗漱,不吃荤、不杀生、不做亏心事。下雨后还要杀鸡宰羊、唱大戏给神还愿。这种活动一方面反映了农民群众对大自然的畏惧心理,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老百姓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泾川县王村一带还有一种声势浩大、仪程冗繁、远赴陕西太白山“取雨”的习俗,先后历时将近半年,十分罕见。
当地群众每逢天旱不雨时,就由“总统”(会长)组织起十几、甚至几十人的取雨队伍,于农历五月十三(一说七月初七)这天,打着彩旗,吹着竹笛,敲锣打鼓地前往太白山取雨。所有取雨的人员提前一个月就要忌口,不吃葱蒜韭肉等食物。到达太白山太白殿后,作法者先将铁签插入左右面颊,请出“龙梢”,然后身背水瓶,抬着神像、印架子,手持柳枝,敲锣打鼓地将取雨人员带到指定地点,跪拜焚香,由一老者口唱“水曲子”祈祷上苍。队伍回到太白殿后,在庙院内祭拜四方,耍龙梢,请下神像、印架子,放好龙梢,抽出脸上铁签,供上水瓶,仪式方告结束。等到六月初六取水人员吹吹打打把水取回来后,还要将装在三个瓶子里的水供起来,直到九月初九“回水”的那一天,才将水注入沟潭中,整个取雨过程到此才圆满收场。
求雨、取雨的习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已逐渐消失了,现今只能从一些老人的口述中得到点支零破碎的相关情节。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