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绣川书院 四川唯一的县级书院遗址

锦曦氏2023-08-27

绣川书院 四川唯一的县级书院遗址

成都地区的古乡村书院,在全国素有盛名,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位于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的绣川书院。今天的绣川书院旧址,也是四川省唯一保留完好的县级书院遗址。

绣川书院所在的成都城厢镇,历史上地属金堂县,也是旧金堂县衙门(政府)所在地。作为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今天的城厢镇,还保存着汉代以来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威严的县衙署、古朴的文庙和武庙、恢弘明教寺觉皇殿、静谧的绣川书院……

绣川书院坐落在城厢镇的大东街,它始建于北宋,原在该镇西街,清康熙59年(1720),金堂县令陈舜明将其从西街闹市迁建于现址,依据附近有绣川河之故,更名为“绣川书院”。绣川书院于1751年、1761年、1805年分别由金堂县令张南英、饶学曦、谢帷杰三次维修和增建。

书院大门处刻着一副楹联:“博学多能养成佳士,依仁游艺勉作通儒”,横批为“人文蔚起”。这对楹联,已静静地注目了古镇100多年。

今天,绣川书院当然早已失去了它原先的办学功能,它也仅仅是作为昔日书院的遗址而存在着。我们看到,该书院占地面积5085平方米。书院分为四进:一二进为庭院,两侧有厢房;三进为外讲堂;四进为内讲堂。均为砖木建筑结构,青瓦屋面,花格门窗。整个建筑除局部墙壁改为砖砌外,基本保留着清代原有的结构和风貌。

绣川书院 四川唯一的县级书院遗址

绣川书院是成都地区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书院之一,历任院长皆为博学之士。据查实的九任院长中,有进士1人、举人6人、拔贡2人,学子多系秀才和童生中的高才生。

过去的七八百年间,绣川书院人才辈出,《全宋诗》精选的作者黄中庸、理学家谢湜、文史学家张晋生,辛亥革命功臣彭家珍、哲学家贺麟、植物学家何铸、著名作家流沙河等都曾就读于此。

当年的绣川书院,是一所开放性的教育机构,它经常和位于成都文翁路著名的成都锦江书院互动。锦江书院修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94年),是清代四川地区延续最长的官办省级书院。这两所书院有一个特点,都不限听众,不管是不是书院学生或是什么流派的,都可以去免费听课。

当时,清末著名学者、时称“蜀中三才”的李调元,清末“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清四川唯一的状元骆成骧等,都曾来往于两所书院讲学。

绣川书院 四川唯一的县级书院遗址

绣川书院遗址的对面,就是赫赫有名的家珍公园,这个公园因辛亥革命英烈彭家珍而得名。它还有个名字,名“彭大将军专祠”。

1911年,在武昌起义的紧要关头,23岁的彭家珍(金堂人,也在绣川书院读过书)只身深入虎穴,炸死了满清全权大臣良弼,自己不幸壮烈殉国。这一行为,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立下了首功。1912年3月,孙中山和陆军部长黄兴通电全国纪念彭家珍烈士,孙高度评价说:“我老彭收功弹丸”,追封他为陆军大将军,并下令修建彭大将军专祠。1953年1月6日,毛泽东主席签发的彭家珍烈士光荣纪念证中称:“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彭大将军专祠,是全国唯一一处纪念彭家珍的专祠,其纪念碑、衣冠冢等至今保存完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