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蘑是蕈(xùn)的一种,有白色肥厚的菌盖。口蘑是河北省的著名特产,口蘑之称大约出现于清初,当时草原蘑菇作为商品集散于张家口一带,故称口蘑。口蘑肉质肥厚,鲜香爽口,是食用菌中之佳品,向有“素中之肉”的美称。
关于口蘑之香,张家口流传着神奇的传说。
从前有一位商人,带着大量的上等口蘑,由天津出发沿水路南行。船过之处,蘑香四溢,引来成群结队的鱼虾尾随。船上的人既惊讶又害怕,担心有翻船的危险,纷纷央求口蘑商扔掉口蘑。口蘑商没办法,只好打开箱子,把口蘑全部抛入水中。鱼群也追随漂流的口蘑四散而去。事后,口蘑商将鱼群围船、口蘑解围之事四处讲说,人们争相购买他的口蘑,口蘑商借此发了一笔大财。
传说朱洪武当牧童时同伙伴们一起吃了老财主的牛,把牛尾巴插在山缝里,编了一个犍牛钻山缝的故事欺骗老财主。不久,耿耿于怀的老财主专门进山查看,只见牛尾巴掉在地上,山缝中根本没有牛,把老财主气得暴跳如雷,就去找朱洪武算帐。老财主走到半路又是一想,当时朱洪武说他见牛钻山缝时还拽住牛尾巴,把牛直拽的哞哞乱叫,说明有神灵暗助小牛倌,看来他洪福不浅,和他算帐得不到便宜。可是又不肯罢休,就琢磨害人的主意。让朱洪武和他一起来到张家口一带的草原上做起贩牛的生意。
老财主和蒙古人买了一群牛,正往回赶的时候,遇到了绵绵阴雨。草原上白茫茫分不清东南西北,怎么也走不出去了,他俩在草原上转了三天,干粮都吃完了,总算看到了一个蒙古包。老财主叫朱洪武在外边看着牛群,他就进去讨吃喝去了。这老财主临到草原前,学了几句蒙语,什么“依得黑由蒙”(吃的东西)、“乌胡由蒙”(喝的东西),他记得滚瓜烂熟,这回可有了大用场。他进蒙古包见了蒙古老头、老太太,先说了句 “琪赛白淖”(你好),这两位老人十分高兴 ,赶忙回话“赛、赛”(好、好)。接着把老财主当作朋友对待,又端奶茶,又敬酒,还请他吃了手扒肉。
老财主嘴里嚼着羊肉,肚子里却搅开了坏水。心想:朱洪武呀朱洪武!你吃了我的牛,我可找到机会和你算账了。我要馋得你流哈啦子,饿的你前胸贴后脊。老财主吃饱了羊肉,打着饱嗝一步三摇得来到朱洪武身边说:“小牛倌,你偷吃了我的牛,插个牛尾巴捉弄我,今个该罚你啃骨头了。”说完,扔下几块干巴巴的羊骨头就进了蒙古包。
朱洪武自小人穷志不短,再饿也不会啃骨头,几脚就把骨头踩碎了。一怒之下,用烂泥烂草三八两下就把骨头给埋了。这时候,大雨下得一阵比一阵大,茫茫的草原一点遮挡都没有,浇得他无处躲藏,只好戴着斗笠蹲在骨头上挨淋。时间一长,朱洪武肚子里咕咕噜噜地直叫唤,浑身冷得直发抖,只好祈祷起来:“苍天苍天显显灵,别让大雨浇我衣;大地大地开开恩,快送宝物充我饥。”
说也怪,他祈祷三遍之后,身上象被一条火龙罩起来一样,一个雨点也淋不到身上了。雨水都顺着他那斗笠流向身这的草地里。一会儿雨停了。他身边的草地松动起来,一块块都拱裂了缝,他把拱起的土块轻轻扒拉开,见下面是一个个又白又圆的东西 。他抠出来一闻香喷喷,咬一口鲜嫩嫩,吃完了还想吃,可是那白圆的东西就是迟迟钻不出地面,用手抠又太麻烦,一生气就埋怨起来:“蘑菇、蘑菇,你可真蘑菇,我戴斗笠不怕雨,你何不打伞快快出;乌云、乌云、,你可真讨厌,我饥肠漉漉浑身寒,你何不退去挂彩帘。”
他的话音刚落,就见阴云散去,东方挂起彩虹。太阳金灿灿,照得草原格外清新美丽。那些又白又圆的东西又一个个破土而出,打开了洁白的小伞,白花花地长了一大圈,把朱洪武围起来,他奇怪地自言自语说 :“这蘑蘑菇菇的东西真有意思,我来到张家口,将你充饥入我口,两口合一口不就成了“口蘑”了吗。”
老财主见雨过天晴,心想:朱洪武这小子肯定饿扁了。于是他三步并两步幸灾乐祸地来到草滩想看个究竟。没料到,他看到朱洪武正拿着洁白如玉的口蘑大快朵颐,还一边吃着一边手舞足蹈。老财主见后大惊,犯了嘀咕:这小子真是大富大贵之人,茫茫的草滩哪来的吃的?便疑惑地问:“牛倌,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朱洪武说:“这叫口蘑。”
“这,这口蘑是谁给你的?”老财主心急地问。
朱洪武得意洋洋的说:“刚才来了俩个人,一个叫天灵,另一个叫地精,他俩见我饿了就送给一圈口蘑。”
老财主望着那一圈白生生的口蘑,眼珠子眨了几眨,弯下腰扳起一个口磨放在鼻孔上狠吸了几口气,闻到的口蘑一口比一口香。他把长袍脱下往地下一铺,采了一袍子口磨后就背进蒙古包放进羊肉汤里煮开了。这汤刚一开锅,一股奇异的香味飘满整个蒙古包,香得那老头、老太太直打喷嚏,忙问老财主放得是什么宝贝。这老财主干咳嗽两声,提了提公鸭嗓门说:“这东西叫‘口蘑’,是仙人赏给我那小牛倌的,来,咱们尝尝。”
他和老两口吃起来。香喷喷、筋道道,老财主一连吃了八大碗,撑着那肚子象蝈蝈似的都圆了。这俩老人也是第一次吃这么香的东西,吃完了锅里的还想和小牛倌再要点,于是他俩就来到草淮上。绿茵茵的草地上长出了口蘑圈,洁白的口蘑象小雨伞,十分讨人喜欢。这俩蒙古牧民见到草原上有如此吉祥之物惊奇万分,虔诚地合掌道:“小牛倌,这口蘑比牛肉还香,怎么种它才能长呢?”
朱洪武想说实话又怕扫了他们的兴,干脆就借花献佛说神仙吧。他煞有介事地和老俩口说:“仙人告诉我,口蘑是救苦救难的食物,只要止恶行善做好事,再把吃剩下的骨头肉汤倒在草地上敬献土地爷,苍天下雨的时候就会赏你们一地口蘑的。”
老俩口听罢后,向晴天作揖祈祷,高兴而去。从此,蒙古牧民对汉人更真诚热情起来。朱洪武的话也真的兑现了,每当草原上下完一场雨,太阳一出就长出一圈圈又香、又嫩、又能治病的口蘑来。
那老财主呢,从此刮目相看小牛倌,再也不敢欺侮他了。朱洪武把牛赶回关南之后,就出家当了和尚。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