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朝曹学佺编纂《蜀中广记》108卷时,他根据张鹜的《朝野佥载》,补辑一个描述桐花凤的名物大全:
剑南彭蜀向有鸟大如指,五色华丽,有冠似凤,食桐花,每桐结花即来,花落即去,不知何之,谓之桐花凤,极驯。桐花色白,至春有小鸟,色蕉红,翠碧相间,生花中,惟食其汁,不食它物,花落遂死,性多跳,掷推触即死。东坡词所谓“绿毛么凤”又名“倒挂”,青城、峨眉往往有之,至春啼,其音若云:“无偷花果”。
最后一句,应该是“毋偷花果”才通顺。其实,桐花凤并非仅出现在春季,秋天也可见它们玲珑的身影。清康熙年间巫山县籍诗人傅作楫《筹边楼》指出:
天府金城古益州,文饶节钺旧风流。
春秋两见桐花凤,晴雨三调柘树鸠。
梦里关山情漠漠,天边烽火路悠悠。
不堪憔悴西征日,人在筹边第几楼?
清代成都的筹边楼,位置在皇城以西不远处,由此也可推演当时成都的风物。
古代典籍中的梧桐是较为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梧桐(青桐)与泡桐(白桐)两种。必须指出的是,这里的“桐花”主要指的是泡桐花,而不是专指梧桐花。
桐花凤并非神话制造出来的,它是雀形目太阳鸟科亦即花蜜鸟科的雄鸟,更准确一点,即蓝喉太阳鸟。而“绿毛么凤”、“罗浮凤”、“倒挂子”,缘其“倒挂”的生态特征,分类上属于雀形目极乐鸟科。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我手头有一部民国三十五年的《郫县县志》,第一卷“物产”即指出:“幺凤,又名收香倒挂,闽、广间多有之,毛纯绿,与桐花凤自另一种,周栎园(周亮工)《闽小记》辨之甚详。”(《民国郫县志》,方志出版社2013年12月翻印版,第一卷,149-150页)该书同时指出,古人所谓桐花凤好集美人钗上,是错误的。这充满科学精神的记载,“暴力”地划破了古典美学的皮纸灯笼。
一般而言,太阳鸟体长8至15厘米,体重仅几克,的确轻若鸿毛。它们以细长的嘴、管状的舌吸食花蜜,同时也捕食昆虫。看来,如果仅仅喝露水,解决不了浓愁。
钟叔河先生写有《桐花鸟》一文,认为蜀地桐花凤乃是虎皮鹦鹉,这是他没有注意到鸟儿的小巧轻盈,对于“钗头凤”的美学而言,虎皮鹦鹉显然太大了些。
桐花凤来去无所,独钟于蜀地,近乎灵异了。“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这喜欢停驻于美人金钗上的翠鸟,谁能料到,在风雨飘摇的四川晚清时节,竟然从情欲的粉黛闺情之间贸然出走,侧身问鼎刀戈血光,由此足见世道的诡异和深刻危机了。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