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起源很早,原名“舆”,是古代山间行走时用的小车。而将轿子用于娶亲上,当肇始于宋代,后渐成风气,并影响深远。这时的轿子就称为花轿、喜轿或婚轿。如宋孝宗为皇后制做了一种“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用朱红漆藤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罗茵褥,软屏夹幔;外有帷帐和门窗,极其气派。最早的花轿,雅称“彩舆”。花轿的主要用途是接新娘到夫家举行婚礼,往往是新郎骑马、新娘坐轿。由于喜事尚红,所以花轿的轿帏通常选用红色的绫罗绸缎等丝织品。
在封建时代,婚姻往往被赋予纲常伦理之大义。作为“人伦之始”的男女婚配,是为了确立“夫妇之义”,以此构成尊卑等级秩序的基础,从而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作用。如《礼记·昏义》中有“昏礼者,礼之本也。”并将婚姻的目的概括为“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事后世。”封建时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主要表现就是分良贱、重等级。如《唐律疏议·户婚》中就有“人各有耦,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宜配合?”可见当时的等级制度何其森严。而表现在花轿的使用上就更加明显,宫廷用的是“龙凤喜轿”,满人用的是“满堂红轿”,有些富人用“星星冠喜轿”,而一般汉人用“富贵牡丹喜轿”,小门小户就用“软面轿”。
一般地,北方人称喜轿,南方人习惯叫花轿。花轿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者,新娘坐一乘八抬大红喜轿,送亲、迎亲女宾各坐一乘绿喜轿,轿前有执事,并有开道锣、弯脖号、大号、伞、扇、大镜、二镜、斧钺、朝天蹬各一对,两对喇叭,八面大鼓。到时,锣鼓齐鸣,喜庆鞭炮交响,景象热闹喧腾;而小规模者,则有四人抬小轿,一对开道锣,一对号和两面鼓。要是皇帝结婚,那场面更大。清代皇帝结婚,有十六种乐器演奏,凤舆光彩夺目,而且,新娘下轿之前,皇帝要向其头顶连射三箭。在皇后下轿之际,先前入宫的嫔妃要率领女官等膝行跪迎,以示皇后与皇妃之间的等级尊卑。
旧时娶亲多用轿抬,似乎不坐轿就不能称为是明媒正娶。如果新娘子没坐过花轿,还会遭别人的嘲笑。为什么新娘出嫁必坐花轿,民间有不少说法,但真正的原因还是一个待解之谜。围绕着花轿,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礼节、仪式,比如搜轿、压轿、垫轿、照轿、摆上轿羹、扮上轿、抱轿、哭轿、洗轿、送轿、遇轿、摇轿、接轿、问轿、踢轿等等。由此可见,旧时人们对婚娶非常重视和讲究。不过,按照传统习俗,只有初嫁女子方可坐花轿,寡妇再嫁顶多是在普通轿子上扎一些彩布或纸,这种轿称为“彩轿”。由于封建贞洁观念的影响,旧时人们看不起坐“彩轿” 者,多对其嗤之以鼻。至于纳妾,有些地方可坐轿,有些地方不能坐,不一而足。但总体而言,旧时女子一生只能正儿八经地坐一次轿。俗语“大姑娘坐轿——头一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帏轿,木质、长方形框架,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背靠坐厢;轿顶及左、右、后三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帏多留有小窗,另备窗帘。就是这种轿子,经过一番装扮,便可用于婚嫁迎娶。如今,旧时迎娶场面已不多见,偶尔可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窥见一斑。
最后,再简单说说关中地区旧时使用花轿迎娶的情况。男方用花轿迎亲,去时轿子不能空,里面要坐一个小男娃,称为“压轿娃”;一般,凌晨四点备好轿子,出发前男方要点燃一捆干谷草,在轿子周围绕一圈,名曰“燎轿”;然后到女方家要吃一顿臊子面,当太阳冒出地面时,女方才可发亲,认为太阳出来了,各种邪魔就会消散,可保一路平安;新娘上轿前,先要到锅台前向灶神爷磕头,名为“辞灶”,再撒一双筷子,表示不再吃娘家饭;然后由其兄背上轿,或由其舅抱上轿,意为“不带娘家土”。而且,上轿前,女方家长也要“燎轿”,新娘上轿时还要放声大哭,称为“哭轿”。
建国前,华县一带有一首《哭轿歌》:“前年订婚刀割肉,今日出嫁火烧心。这根铁锁谁制造?紧紧锁我身。”当花轿在路上和别家花轿相遇,称为 “撞亲”,这时双方花轿必须停下来,互换手帕或袜带,以示互不干扰。若遇抬棺材的“丧轿”,则要遮红毡,放鞭炮,改道前行;花轿进村后,遇到碾子、磨盘、水井等,也要用红纸遮盖,以示镇邪;新娘下轿,脚不能沾土,而要在伴娘的搀扶下,踩着毛毡或芦席进门,即所谓“新人离娘不沾土,来到婆家席上走”的习俗。新娘走过的毡或席,又被快速传到前面铺在地上,称为“传毡”或“传席”。这种习俗唐代已有,如白居易的“何处春深好,春深嫁女家……青衣传毡褥,锦绣一条斜。”说的就是此风俗。之后,再经过一系列繁琐的仪式,才能拜天地、进洞房。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体现在方方面面,单就这迎娶用的花轿竟有如此多的文化内涵。思之想之,莫不为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而击节称赞。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