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系福建闽北山区的一个县级市,以其在武夷山之南而名。傩舞,是古人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约形成于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秦汉时已非常盛行。
邵武系福建闽北山区的一个县级市,以其在武夷山之南而名。
傩舞,是古人驱疫逐鬼的一种仪式,约形成于商周时期的中原地区,秦汉时已非常盛行。据和平镇前山坪村遗存的一方清道光十五年( 1835 年)碑刻载,邵武傩舞始于宋代。
邵武南区五个乡镇,都处于崇山峻岭之中,因地理、气候等原因,历史上鼠疫、天花、麻疹、疟疾等传染病交替发生、夺去无数人的宝贵生命,造成“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局面,迫使人们寄希望于超自然的神灵上。在这种背景下,中原文化作为驱疫逐鬼的跳傩活动传入邵武后,自然也就被吸收、发展并传承至今。历史上邵武府辖邵武、泰宁、建宁、光泽四县与和平分县,所以邵武成为傩舞在福建省的主要分布区。
邵武的傩舞,是以驱疫逐鬼、祈福禳灾为主要目的,舞者头戴面具,脑后缀一块红布,以舞蹈动作走村串户,与古代“大傩”或“乡人傩”有明显的传承关系。但是,在名称上已都不称“跳傩”,而是以其形式不同各有不同的名称。五个乡镇都有“跳番僧”之称,除“跳番僧”外,大埠岗、和平还有“跳八蛮”、“跳弥勒”,桂林乡则分别为“大番僧”、“小番僧”。
邵武遗存的傩文化有二大特点。
首先,邵武保留的是原始的傩舞而不是发展衍变了的傩戏。中原的傩文化传播到闽越“蛮夷之地”的邵武山区,时至今日,中原地区傩文化已基本消亡,许多地方傩舞也已发展衍变成为傩戏,而邵武不仅保留和传承了中原傩文化,而且保留的是只有舞蹈动作没有剧情和说唱的纯傩舞,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傩文化活化石。
另一重要特点则是遗存了一些关于傩舞的文字史料。我国南方的江西赣南、福建闽北以及贵州、云南等地都有一些傩文化遗存,但是却难以见到傩文化的史料记载。和平镇坎下村的中乾庙保存了一部《中乾庙众簿》,当地群众称之为“庙谱”。实际上是一部庙志,其中就有关于傩祭的记载。坎下村的前山坪自然村更保存了道光十五年( 1835 年)的一方完全是记载傩祭活动的石碑。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