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山原为“仙女山”,古称彭蒙山,位于彭山县城东北部,地处成都以南60余公里,海拔610米,是商朝大夫彭祖及其女儿修身之地,也是中华长寿养生文化的发祥之地。彭祖山地势奇绝,布局神秘,周围群山环抱,中心孤峰兀起,山脉与穴地走向头尾交接、绵延起伏,恰似相拥而抱的阴阳二鱼,暗合了阳气上升,阴气下沉的太极原理,故有天然太极地之称。
相传,彭祖的第三个女儿,叫三娥,聪明好学,又十分孝顺,彭山曾发生瘟疫,彭祖和他的三女儿彭三娥采药炼丹,治病救人,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三月初三是彭三娥的生日,在她死后,每到这天,老百姓都会登上彭祖山,朝拜感谢,祭拜这位仙女。
而另一个传说则是,三娥搭救了周厉王的太子姬静。周厉王驾崩之后,姬静的弟弟带兵作乱,篡夺了姬静的王位,使他落难于此。两人日久生情,定下山盟海誓,姬静许诺:一旦平定叛乱重登帝位,便立刻前来迎娶三娥。然而姬静一去不复返,杳无音讯。痴情的三娥相思过度,最终忧郁而死,这时正是姬静离开三年后的三月初三。而刚平乱复国的周宣王所派的使臣,在三娥去世的第二天就到了。当把这一噩耗传回京城,从未忘情的姬静悲痛欲绝,对天长拜,传旨封三娥为仙女,把三娥修炼的山封为仙女山,并在山上修庙供奉真身塑像。
在彭山,历来有农历三月三朝仙女山(现名彭祖山)的习俗。朝山节也成为了彭祖山最为热闹、场面最隆重的盛事之一。
据记载,清代时,仙女山朝山节上还会举办朝山庙会,庙会会期长达10天。邻近各县行商贩也会携农具、土特产来此这里交易。每年会期有“抢童子”之习。会首将木雕童儿从高崖抛下,群众蜂拥争抢。得者于夜晚以鼓乐为前导,送给长期不育人家,为“送童子”。每年此时,“善男信女四方云集,从山麓至顶,人流如潮,香火之盛为县内诸神庙之冠。”群众到彭祖山朝拜、看戏、赶集、参加活动……十分热闹。
1954年,仙女山慧光寺、璧山寺、彭祖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形势下,仙女山麓一些农民通过庙会吸引游人,在慧光寺原址搭起临时庙棚,竖立仙女神位,挂上红布横批向游人化缘,修复庙宇神像,朝拜群众万余人。到1985年,朝山群众达二三万人。
1990年彭祖山景区规划开发建设,景区内景点基础设施逐步被修复,初具规模。“三月三”朝山节的香客游客可达五六万人,最多时可达八九万人。
在朝山节期间,都会隆重推出万人转山会、“彭祖祭祀大典、“祈祷之旅相聚三月三”民间文艺表演、仙山寻宝、彭祖养生功演练、彭祖山书画展、中国古代性文化展”等一系列活动。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彭祖山“三月三朝山会”榜上有名,被正式列入四川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
岳北位于湖南省衡山县的白果镇,与湘潭、双峰、衡阳、南岳接壤毗连。岳北人热情豪放,性格开朗,喜爱文化艺术,闻名遐迩的“岳北山歌”就出自这里,不管是田间山野还是街头巷尾,无论是耄耋老者或者是黄牙稚童,都喜...
刮街是长治平顺县一带正月十六进行的一项民俗活动,主要分布区域为平顺县北部浊漳河谷沿岸,包括北耽车、阳高、石城二乡一镇,以石城镇白杨坡村最为典型。刮街其含义是人们集中起来,借助神仙等各种力量,将村中潜藏...
英国皇家爱斯科赛马会(Royal Ascot,又称皇家赛马会)正式开幕,为期一周。作为全世界最顶级赛事,以及英国重要社交场,它吸引了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看。英国王室重要成员包括女王,都是皇家赛...
了解太平天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金田起义前桂平紫荆山曾经发生一件关系太平天国前途命运的大事。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冯云山在紫荆山进行秘密革命活动时突然被捕入狱,拜上帝会一时群龙无首,人心浮动,组织涣...
“把玩”既是一个名词,指能握在手里触摸和欣赏的玉器雕件或核雕等。又是一个动词,握在或置在手中赏玩。“把玩”源于汉隋,最初是在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之间把玩,逐渐扩散到其他各社会阶层,经过两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