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老成都风物趣谈

一曲墨白2023-08-04

老成都风物趣谈

老成都的商业街

成都的街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还是要数春熙路,春熙路虽然大名鼎鼎,可是大家对这条路的历史却是耳熟而不能详。

修建春熙路的人竟然是四川军阀杨森。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中,军阀除了会说一句:龟儿子板板就什么都不会干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军阀会搞破坏,也会搞建设。杨森当初为什么会修建春熙路呢?

1924年,军阀杨森任四川督理,推行新政。杨森那时就懂得“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把修路列为新政的首务。当然,借修路敛财,也是一个原因。

根据智囊团的建议,修一条打通成都两大商业中心———东大街和位于总府路的商业场之间的道路。这条道路本来是一条窄街小巷,从东大街到商业场,中间要经过九弯十八拐的羊肠小道,实在不方便。

可是,修这条路又遇到一个与当今城市建设同样令人头痛的问题———拆迁。这条小道上原本有许多清朝时的旧衙门,民国后,衙门废置,很多人就在这上头胡乱搭建了很多店铺还有住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违章建筑。杨森强令小街上的店铺拆迁,却遇到很多强硬的“钉子户”,这些钉子户找了成都的“五老七贤”去给杨森做思想工作,“五老七贤”那可都是成都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但是杨森不买账。要晓得此时的杨森,是四川军务督理,大权在手,又是新官上任,要执行他的“政令”,那向来是翻脸不认人的。所以杨森要在成都做的事,那是很少有人能阻拦的。所以五老七贤去找他,杨森当场就拉下脸:“五老七贤就杀不得么”。这下“五老七贤”老脸丢尽,只好老老实实让他拆了。不过呢,五老七贤吓跑了,还剩下一个史上最牛钉子户,杨森也拿他没得办法,为啥子呢,原因很简单,这个“钉子户”有外国背景。人家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坚决不同意拆迁他的位于总府街口当道的药房。要晓得近代中国是“百姓怕官,官怕洋人”,用我们今天的话,杨森也遇到了“史上最牛钉子户”,只好作罢。

眼看这个修路计划就要泡汤了,这时,一个商人出来力挽狂澜,起死回生。这便是修建春熙路的第二个功臣———凤洋银行的老板俞凤岗。他看到这条路修好后巨大的商业潜质,找到杨森,主动要求将其同样位于总府街口的凤洋银行拆让为路口,条件是将新马路两侧的公产地卖给他。杨森喜出望外,立刻答应了他的要求。这位俞老板,因他的远见卓识,后来发了大财。

修路过程中,普通街民被士兵强拆房屋,流离失所、吃苦不少。成都当时有一位文人刘师亮,写文章喜欢“操乱说”,在小报上刊登了一副语意双关的对联。上联是:“民房早拆尽,问将军何日才滚?”“滚”,既指轧路机滚平马路,也咒骂杨森“快滚出成都”!下联是:“马路已捶平,看督理哪天开车。”“开车”既指通汽车,又是四川方言中“开溜”的意思。

马路修建成功后,杨森请在成都享有雅名的前清举人双流人江子渔为马路取名。江虽然是个老古董,却也很有送高帽子的技术,他给这新马路命名为“森威”路,为啥子叫“森威路”呢,因为北洋政府授予杨森以“森威将军”头衔。但政坛如戏台,很快杨森在他发起的“统一四川”之战中吃了大败仗,连曾督修马路的爱将王缵绪师长也临阵倒戈投靠刘湘,把个“森威将军”弄得狼狈不堪坐船沿长江逃出四川……江子渔又建议将“森威路”改为“春熙路”,寓意“古书云:‘熙来攘往,如登春台’……熙熙攘攘皆为利而来啊!”意思是说这为繁华商业区。

春熙路虽然是一座商业区,可是当初规划春熙路的人还是很有政治觉悟的。居然在中心小广场上安放了一座国父孙中山的铜像。不过,最早那个跟我们今天看到的铜像有点差别,那个是站立的,后来,有人觉得失真,所以又改成了坐的,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山广场上那个。铜像整好后,正是四川军阀混战最热闹的时候,各路诸侯为招兵买马争造银圆,四处高价收购铜器,连寺庙的铜佛像都被铸为川版铜钱。还是前面那位“怪才”刘师亮,这会又为“国父”担心了,在孙中山立像前贴了副对联:“两眼瞪着天,准备今日淋暴雨;双手捏把汗,谨防他日化铜圆!”成都人的幽默精神,在此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