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南部,距省城兰州市100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恰为祖国版图的万分之一。
和政县文化底蕴深厚,是河湟花儿的发源地,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古动物化石富集,境内发现了距今3000—200万年之间的巨犀、铲齿象、三趾马、真马等四大动物群,出土的“和政羊”等古动物化石占据了六项世界之最,被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命名为“古动物化石之乡”。
和政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有以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松鸣岩为代表的“宁河八景”享誉陇上。
在和政县,每年的农历正月,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汉族群众便自发组织起来,以流传至今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玩秧歌来欢度春节。秧歌队以她艳丽奇特的装扮,庞大有序的阵容,在正月初三到元宵节这段时间,走街串巷,逢会赶场,吹拉弹唱,载歌载舞,用欢声笑语,为城乡群众送去新春的祝福,用喧天的锣鼓期盼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成为新春期间和政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和政秧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异彩纷呈。有着“六大新郎的低跷”和“腊花姐高跷”,旱船、太平鼓、挥龙、舞狮、耍牛、跑驴等众多角色的民间艺术形式。队伍前先由“流星”引头,领串扮丑角的妖婆、鬼子,随后有“童子鞭”“膏药灯”和装扮男、女身子的六大新郎呈前五角,其后是小型民乐队,主要有板胡、二胡、低胡、三弦、轻琴、竹笛、木鱼、撞铃等,演秦多为民间小调曲目。
再后面是身着藏或回族服饰的男生,引助男生扮女装,手持彩扇、身着长彩裙、头载鲜花装束脚踩高跷的腊花姐,翩翩起舞,跷女文雅俊秀、婀多姿,男生举止憨态,动作豪放洒脱。伴随着大鼓、钹、锣的旋律和唢呐的吹奏,表演高跷特有的高空迎风舞姿,表演中属精彩部分是进场、花场和出场。歌曲主唱由中、老年三、五人组成他们以高亢、诙谐的高调式,现编现唱,讴歌盛的世太子,祝愿国泰民安,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太平鼓,俗称“小鼓”,表演者20~40人不等,身着红或黄或绿或兰或黑服饰,肩跨绘有太极图案的小鼓,两手各持1支鼓槌,在小锣、大钹穿插协秦的导引下,按节拍,有韵律的分别向左右、上下、前后轮鼓面,鼓声紧凑震耳欲聋。动作、队形变化多端,民间俗称“上打雪花盖顶,下打古树盘根”。太平鼓以“声声贺太平,阵阵显吉祥”受到群众的喜爱。
此外,在整场表演中分别穿插挥龙、舞狮、耍牛、跑驴等以百姓生产生活为内容的小型带情节性的杂耍节目,时唱时说,曲谱大多采用“四季调”、“放风筝”、“织手巾”等,随口顺编,多以祝愿、道谢,拜年问好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诙谐的后语为主。
每逢正月十三的这天,各伙秧歌汇集在县城,分场进行展示表演,俗称“上十三”,届时秧歌表演达到高潮,农历正月十五,闹灯后全部结束。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