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毛边布鞋是我国千层底布鞋的一个分支流派,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而唐昌布鞋即为川西毛边布鞋的典型代表,纯手工制作,尤其是其中的毛边槽眼布鞋鞋底、鞋帮的基础工序为川西独有,见证了川西地区民俗审美近千年来的发展变化。这种经过砂边处理的毛边布鞋,外观更美观,耐穿度更高,曾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2018年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在考察了战旗村“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后,总书记亲自购买了一双唐昌街道的传统鞋子——唐昌布鞋。
传统唐昌布鞋种类繁多,主要有槽眼鞋、松紧鞋、靸鞋、绣花鞋、绊绊鞋、懒式鞋、搭搭鞋、操鞋、窝窝鞋、童鞋、僧鞋、寿鞋、薄底快靴、雨靴、官靴、朝靴、梨园彩靴、打靴、神靴、寿靴等。
唐昌布鞋的制作工艺极为繁琐,有30余道大工序、100余道小工序,其工艺流程大致为:备料→布料缩水→调制浆糊→打布壳→晒布壳→排版→下样→切样→包盖板→托里托面→剪帮→下口条→接口条→压口条→叠帮→包口条→标配编码→纳底→修边→翻底边→打堂底→浸口(安装松紧)→捶底→绱鞋→楦鞋→烘鞋→砂边→剪边→粘边→粘后跟→拆楦→总检。最重要的工序有以下几处:首先是制作布壳。打布壳是唐昌布鞋制鞋的开端,也是鞋底、鞋帮的基础。制作唐昌布鞋的鞋壳,在棉布上涂抹浆糊时要均匀,浆糊与布充分接触,在充足的阳光下一次性晒干,裁剪成所需的形状,初步制做成鞋帮和鞋顶。
其次是一道制作唐昌布鞋的特殊工艺——“托里托面”。将浆糊浓稠度调制合适,取布壳置于手中,仅对布壳、里布、面料三层外边缘1cm进行粘和,手工刮平浆糊,帮面黏正。
制作鞋底是唐昌布鞋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使用十余层优质白色棉布包裹厚厚一层棉花(过去也有包裹笋壳的),用专门的机器纳成鞋底,并需要对鞋底进行捶打,让鞋底内部浆糊完全匀散,降低鞋底硬度。这种鞋底被称为“千层底”,美观大方,舒适保暖,经久耐磨。
将鞋面、鞋帮和鞋底缝为一体,最后取“楦头”顶入鞋内,修正布鞋外形存在的不足。然后烘干一段时间,待布鞋的面料内浆完全干透、布鞋面料完全定型,一双唐昌布鞋就做好了。
唐昌布鞋选料均为天然取材,不使用化学原料,非常环保。100余道工艺环环相扣,每道工艺不仅为了将鞋制作出来,更是从布鞋的美观性度,舒适度,透气、吸汗、环保、健康上去考虑。本着“肥帮瘦底”的原则运用内绱工艺制作的唐昌布鞋,能够让脚型更饱满,穿着更加美观。
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成都地区销售和生产布鞋的店铺多达数百家,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靴鞋帮”,而唐昌镇生产的布鞋,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冠绝川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械化迅速取代人工,唐昌布鞋的鼎盛时期早已消逝,如今仅有唯一一家作坊还在规模化生产、销售唐昌传统手工布鞋。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昌布鞋制作工艺先后荣获了“郫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昌布鞋也积极进行创新,在贴近大众审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除传统纯棉料布鞋外,亚麻布、印花布、帆布、丝绸等材料制作的布鞋也开始出现,这些布鞋既保留了传统手工布鞋的舒适透气、轻便合脚、古朴凝重的特征,又加入了现代审美元素。还发展出了手工棕编布鞋,是与郫县境内另一项非遗项目“古城棕编”相结合发展出来的新产品,棕编师傅按照鞋型要求手工编出鞋帮造型后翻口、绱鞋、砂边、修剪,做出的棕鞋是不可多得的工艺和实用性俱佳的非物质文化项目整合产品。此外,郫都区是著名的蜀绣之乡,蜀绣和布鞋的结合成为一大亮点,由蜀绣工艺大师冯桂英设计刺绣的手工蜀绣布鞋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了供人们收藏、欣赏的艺术品。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