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毛边布鞋是我国千层底布鞋的一个分支流派,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而唐昌布鞋即为川西毛边布鞋的典型代表,纯手工制作,尤其是其中的毛边槽眼布鞋鞋底、鞋帮的基础工序为川西独有,见证了川西地区民俗审美近千年来的发展变化。这种经过砂边处理的毛边布鞋,外观更美观,耐穿度更高,曾受到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扬。
2018年2月1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在考察了战旗村“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后,总书记亲自购买了一双唐昌街道的传统鞋子——唐昌布鞋。
传统唐昌布鞋种类繁多,主要有槽眼鞋、松紧鞋、靸鞋、绣花鞋、绊绊鞋、懒式鞋、搭搭鞋、操鞋、窝窝鞋、童鞋、僧鞋、寿鞋、薄底快靴、雨靴、官靴、朝靴、梨园彩靴、打靴、神靴、寿靴等。
唐昌布鞋的制作工艺极为繁琐,有30余道大工序、100余道小工序,其工艺流程大致为:备料→布料缩水→调制浆糊→打布壳→晒布壳→排版→下样→切样→包盖板→托里托面→剪帮→下口条→接口条→压口条→叠帮→包口条→标配编码→纳底→修边→翻底边→打堂底→浸口(安装松紧)→捶底→绱鞋→楦鞋→烘鞋→砂边→剪边→粘边→粘后跟→拆楦→总检。最重要的工序有以下几处:首先是制作布壳。打布壳是唐昌布鞋制鞋的开端,也是鞋底、鞋帮的基础。制作唐昌布鞋的鞋壳,在棉布上涂抹浆糊时要均匀,浆糊与布充分接触,在充足的阳光下一次性晒干,裁剪成所需的形状,初步制做成鞋帮和鞋顶。
其次是一道制作唐昌布鞋的特殊工艺——“托里托面”。将浆糊浓稠度调制合适,取布壳置于手中,仅对布壳、里布、面料三层外边缘1cm进行粘和,手工刮平浆糊,帮面黏正。
制作鞋底是唐昌布鞋所有工序中最重要的一环。使用十余层优质白色棉布包裹厚厚一层棉花(过去也有包裹笋壳的),用专门的机器纳成鞋底,并需要对鞋底进行捶打,让鞋底内部浆糊完全匀散,降低鞋底硬度。这种鞋底被称为“千层底”,美观大方,舒适保暖,经久耐磨。
将鞋面、鞋帮和鞋底缝为一体,最后取“楦头”顶入鞋内,修正布鞋外形存在的不足。然后烘干一段时间,待布鞋的面料内浆完全干透、布鞋面料完全定型,一双唐昌布鞋就做好了。
唐昌布鞋选料均为天然取材,不使用化学原料,非常环保。100余道工艺环环相扣,每道工艺不仅为了将鞋制作出来,更是从布鞋的美观性度,舒适度,透气、吸汗、环保、健康上去考虑。本着“肥帮瘦底”的原则运用内绱工艺制作的唐昌布鞋,能够让脚型更饱满,穿着更加美观。
据《成都通览》记载,清末宣统年间,成都地区销售和生产布鞋的店铺多达数百家,形成具有川西文化特色的“靴鞋帮”,而唐昌镇生产的布鞋,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冠绝川西”。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机械化迅速取代人工,唐昌布鞋的鼎盛时期早已消逝,如今仅有唯一一家作坊还在规模化生产、销售唐昌传统手工布鞋。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昌布鞋制作工艺先后荣获了“郫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称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昌布鞋也积极进行创新,在贴近大众审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除传统纯棉料布鞋外,亚麻布、印花布、帆布、丝绸等材料制作的布鞋也开始出现,这些布鞋既保留了传统手工布鞋的舒适透气、轻便合脚、古朴凝重的特征,又加入了现代审美元素。还发展出了手工棕编布鞋,是与郫县境内另一项非遗项目“古城棕编”相结合发展出来的新产品,棕编师傅按照鞋型要求手工编出鞋帮造型后翻口、绱鞋、砂边、修剪,做出的棕鞋是不可多得的工艺和实用性俱佳的非物质文化项目整合产品。此外,郫都区是著名的蜀绣之乡,蜀绣和布鞋的结合成为一大亮点,由蜀绣工艺大师冯桂英设计刺绣的手工蜀绣布鞋也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了供人们收藏、欣赏的艺术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