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陇东“四绝”(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

惜珊郎2024-02-02

陇东“四绝” 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

胶泥沟里胶泥多,和堆胶泥捏你我。捏个你来捏个我,捏个妹妹捏哥哥……”,当你听到这首缠绵悱恻的“情人谣”时,你的思绪就会被带到中国大西北那苍茫的黄土高原上的一块沃野。

陇东,凭其雄浑的高原气势,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光荣的革命传统让世人瞩目。这里,曾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活动过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这里,周先祖曾经“兴业,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先河;这里,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其中,陇东剪纸、皮影、道情和民歌,以其古朴的风格、深刻的寓意,蜚声中外,被誉为陇东“四绝”。

一、 剪纸

中国的剪纸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与剪纸有关的记载,是《史记晋世家》“剪桐封弟”的故事。据载:周初“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圭,以叔虞,曰:以此封岩”。南北朝时,沈约写诗描绘道:“微叶虽可贱,一剪或成圭”。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剪纸实物,是在新疆吐鲁番古墓遗址中出土的。其中五幅团花剪纸,用麻料纸剪成,是南北朝时期的遗物,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直至唐代,剪纸有着较为广泛的用途,多与风俗相关。唐杜甫《人日》诗云:“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果金花耐巧寒”。

李商隐也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唐代宫廷也流传剪纸为胜的风俗,孙思邈《千盒甩令》载:“唐制,立春赐三省官。彩胜各有差”。流传立春日悬挂“春幡”的习俗,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为小幡,或悬于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钱、春胜戏之”。南宋时,杭州等地还出现了专事剪纸的职业艺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述“向旧都天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有俞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胜于二人,于是有独擅一时之誉。”

近现代以来,剪纸艺术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在陇东地区,剪纸更为盛行,民间铰花巧手甚多。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用五彩缤纷的剪纸来美化装扮自己的窑洞、屋室。根据剪纸所贴位置的不同赋予其不同的名称,贴在窗上的叫窗花;贴在门上的叫门花;贴在炕窑里的叫炕围花;贴在窑顶的叫顶花,还有箱花、柜花、缸花、囤花、礼花、寿花等,不一而足。

陇东剪纸,其“绝”就在于取材十分广泛,内容极为丰富。诸凡日月星辰、山川花木、传说故事、鬼怪神灵、猪羊猫狗、鸡鸭鼠兔等,都是剪纸的素材和永久主题。或表达吉祥喜庆,反映传统民俗,如“二龙戏珠”、“喜鹊闹梅”;或反映美好爱情生活,如“鱼儿钻莲”、“鹰踏兔”;或祈求平安,如“老虎下山”、“送疳娃娃”;还有民间故事“劈山救母”、“唐僧取经”等等。在长期的剪纸实践中,陇东人还掌握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剪纸技巧,无论其色彩、剪法,抑或在图案构思、线条变化上,创造出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和风格,使每一件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着黄土高原人们的生活风俗,渗透着陇东人民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如今,陇东剪纸作为人类艺术佳品在世界各地被展出和收藏。1 986年1 2月,镇原县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第一次登上了中央美术学院讲坛,震动了美术界。1988年,法中友协吉莱姆夫妇专程到庆阳考察剪纸艺术,真是“一剪之巧夺天工,美在民间永不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