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民歌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既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又吸收外来文化,这种多元的特性体现出侨乡文化的兼容特质,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开平民歌是开平地区民间口头声韵文学中产生最早、数量最多、用途最广的一种文学样式。人们劳动唱民歌、各种礼俗仪式唱民歌、谈情说爱唱民歌,独守空房、苦闷难当唱民歌,生活的各种场合都爱唱民歌,所有这一切都是世俗社会日常生活的客观反映和市井民众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平人创作的民歌题材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以赞美侨乡人民的智慧、勇敢、勤劳、善良、友爱、爱国爱乡等美好品德和鞭挞落后、自私思想以及凶狠、阴险等邪恶行为作主题。
开平民歌艺人扎根于民间,对老百姓的语言十分熟悉,他们搜集、整理、创作的民歌,善于运用自然、活泼、幽默、风趣的民间百姓语言,以诗歌创作中的“赋、比、兴”手法为基础,广泛应用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反复、重叠等各种表现手法,使之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谐趣、富有生活气息。通过对这些词曲内在含义的探索和研究,可以使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向历史的窗户,窥见各个时代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本地方言演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开平民歌总的基调是简朴明快,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各个歌种又有不同的特点。唱腔丰富,唱法灵活,能够很好地表达各种内容、各种人物、各种情节和各种情感。开平民歌演唱时问字取腔,一般先奏“引子”,每一段结束时一般有一个拖腔,音乐演奏过门后再唱下一段,这种类似分节歌式的周期性,形成了一种固化了的曲体结构,成为开平民歌易唱易记的基础。
早期的开平民歌,以自娱为主,多为一人无伴奏清唱;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单首的开平民歌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后来逐渐发展到配有乐器伴奏的对唱、合唱、二重唱、轮唱、表演唱等形式。
自20世纪50年代起,民歌作者把多种歌种综合在一起,融入民间音乐、戏剧、曲艺、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编成民歌剧。据广州星海音乐学院部分教授、专家考证,以地方民歌编成戏剧作品,是开平民歌的一大特色,这在其他地方并不多见。2003年,开平民歌剧《“百元”祭》在中国(博兴)首届国际小戏艺术节上的精彩演出,让开平民歌剧为广大群众所认识;同年,开平民歌剧被中国戏剧家协会确认为全国地方剧种之一。
开平民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是侨乡文化的组成部分,开平市有75万人生活在海外,开平民歌随着华侨出洋谋生传到了五大洲,海外乡亲渴望听到家乡的民歌,他们经常来电来信或托亲友向当地文化部门索取有关开平民歌的书籍和音像资料。开平方言是粤方言中颇具特色的四邑系方言中的一种次方言,由于开平毗邻台山、恩平、新会等县(市)区,语系基本相同,所以四邑的华侨都能听懂开平民歌。2005年,开平民歌手张超文随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慰侨艺术团赴委内瑞拉国六个城市演出时,其中演唱的开平卖鸡调《家乡新气象》深受众多四邑华人的欢迎。
开平民歌有数百年历史,它是在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并绵延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也是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平人生命形态、生存方式的体现,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开平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有着深厚的中西兼容的侨乡文化底蕴,而开平民歌是侨乡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先进文化发展和延续的根基,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它在人类学、语言学、民俗学、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术研究方面都有一定的价值。加强对其抢救和保护工作,对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侨乡经济、社会、文化的科学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开平民歌古朴清丽、曲调明快、旋律优美,且有多种表现形式,既能传情达意又能反映市政,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近年来,除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推动传承工作以外,不少开平籍的海外侨胞也主动参与开平民歌的演唱和传承活动。
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开平民歌几百年来历久不衰,它就有生存、发展的必要性。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化名市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平民歌既然能被群众所喜爱,它对侨乡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开平民歌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开平民歌这种民间艺术之所以能绵延传承至今并有所发展,证明其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较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在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开平文化部门选定开平民歌为重点民间艺术项目,着力打造侨乡特色文化品牌,编辑出版开平民歌作品选集和音像制品;在保护、传承开平民歌的同时,推动文化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使民间艺术资源转变为经济建设资源;开平民歌是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开平侨居海在外的乡亲略多于本地居民,因而侨资、侨情在开平的社会建设进程中尤显重要。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