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福清光饼及光饼文化(7)

爱太累2024-04-29

福建民间舞蹈艺术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约有700多种民间舞蹈,分布全省。其中“光饼舞”被列为较著名的舞种和舞蹈之一。

“光饼舞”流传于渔溪一带。原为戏曲舞蹈,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是戏曲剧团在乡镇演出时招徕观众的开锣戏。“光饼舞”故事源于百姓当年做光饼支援戚家军一事。舞蹈主要表现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部追剿倭寇进入福清境内,群众家家户户制作光饼送给戚家军作军粮的事迹。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根据光饼制作过程和动作创作了该舞蹈,流传至今。

“光饼舞”属于一般的劳动技能性民间舞蹈,也表现光饼制作的特殊流程。它共分三部分,依次为“奔袭”、“烤饼”、“犒军”。“奔袭”以群舞形式表现戚家军骑兵追击倭寇,跨过平原,越过高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福清的情形。“烤饼”为双人舞,是“光饼舞”的主体,表现戚继光入融追剿侵寇,当地民众制饼拥军的事迹。这部分舞蹈表现老百姓点火、烤炉、贴饼、烘饼、铲饼5个制作过程,具有节奏感强、动作幅度大的特点,音乐及动作则具有民间戏剧特色,有“小射雁步”、“骑马步”、“八字跳”等。犒军”是舞蹈的高潮部分,也是群舞。它表现军民欢聚,百姓们将成串光饼挂在将士们的脖子上,戚家军与百姓依依做别的场面。“光饼舞”是由当地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舞蹈“拍饼舞”、“顶箩舞”演变而来。“拍饼舞”和“顶箩舞”的产生当同时随着福清饼业的兴起、繁荣和发展。最初以儿童游戏的形式传播于世。后经当地民间戏曲艺人将这两个民间舞蹈杂糅在一起,以戚继光进军福建为背景,加工成戏曲舞蹈,加演在正剧之前,歌颂民族英雄,赞美劳动人民,因此备受当地人民喜爱。

据了解,民间艺人、渔溪人林宝光挖掘整理了《拍饼舞》、《顶箩舞》、《担油舞》后编入《戚继光》剧中,形成了《光饼舞》的雏形。1957年,林宝光再次整理创编《光饼舞》参加省文艺会演,获得好评。1984年由经文化馆干部陈美云、严孟玉重新改编后,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福建省卷》。如今,福清百姓在农闲期间或逢喜庆节日,还偶见有人表演这一民间舞蹈。

2003年11月28日,由文化部和福建省政府主办、福建省文化厅承办的全国第三届舞剧大赛在福州举行。由艺人马力晖编排,市文化馆和市音舞协会演出的《光饼舞》,以其高超的表演技巧、娴熟的艺术动作,深深地打动了观众和评委,获得二等奖。

其实,《光饼舞》中的《拍饼舞》,类似于现在小朋友平时玩的“拍饼”游戏。这个游戏的动作就是模仿制作光饼时的贴饼动作。节奏从慢到强,发出噼噼啪啪的击掌声,深受到小朋友喜爱。做这个游戏只要两人即可,边做边唱歌谣。新厝一带的歌谣是:“投一糕,投一饼,★(音:mi ,“贴”的意思)一块,乞(给)你吃……”,而融城一带有所不同,为:“拍饼拍饼,齐齐兄弟仔……”

许多福清民俗专家认为,对光饼以及它所衍生出来的“光饼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应该有个引导和升华的过程。不然将有失传之虞。

吴代荣是“光饼世家”,从他父亲起就开始制作光饼,如今起码有上百年历史。吴师傅说,制作光饼的过程,其实就是承传传统文化的过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有着400多年光荣历史的光饼,以及内涵丰富的“光饼文化”能继续流传下去,让戚英雄的故事通过光饼代代相传。

福清举办首届光饼文化节

2008年2月11日上午,福清首届光饼文化节开幕。福清光饼、海蛎饼、港头焖面、江阴豆腐焖等65道福清各镇街招牌特色小吃,让回乡过年的700多名企业家感受到浓浓乡情。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由福清光饼演变的其他风味小吃,有在光饼中间夹上熟肉、熟蛏、熟蛤或海苔等味道更加鲜美。福建福清的光饼松脆可口,香酥宜人,久负盛名2008年2月,福清还举办了首届光饼文化节。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