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西擂茶有最为悠久的历史渊源,陆羽《茶经》卷三“闻南方有一困蜀妪作茶粥卖”,结合河婆地名的传说,此蜀妪可就是指何婆。
北宋时,潘仁美奉宋太宗之命南下征服南汉王朝,派一小分队途经揭西进攻广州。到了河婆因为士兵大都是北方人,加之天气炎热、水士不服,士兵们纷纷上吐下泻,病势严重,将领们心急火燎,却又束手无策,何婆闻讯赶来,传授了一个秘方,用“三生汤”一喝擂茶治病。根据需要,她吩咐一些人去摘茶叶,一些人去挖生姜,有些人去碾米,有些人去找擂钵和棒子。等把这些东西办齐以后,很快就制成了大量的擂茶。因用擂钵,而称“擂茶”。何婆说给那些病倒了的士兵每人喝一大碗滚烫烫的擂茶,然后蒙头盖脑睡上一觉。次日醒来,人人浑身大汗,个个大打喷嚏。说也奇怪,病人们都痊愈了。后来,征南人马有一部分留下来屯田,于是擂茶不但在揭西县,而且在粤北、湘西、赣南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流传下来,成为客家饮食民俗的一大特色。
擂茶的制作看似简单,主料是大米或爆米花,但正统配料非常复杂。先把花生、芝麻、茶叶、金不换或者苦辣芯,放在擂钵里,用擂茶棍擂成糊糊,冲上开水,然后在砂锅里炒些萝卜干、甘蓝菜、大葱、青葱、黄豆、树菜等等。或者再配些瘦肉丝、虾仁米、鱿鱼等,最后混合炊熟的白米饭(或者爆米花)。这样的擂茶吃起来甜、酸、辣、苦、咸五味俱有,大开胃口,饶有风味。特别是到了每年正月初七,家家户户都吃擂茶,因是初七用七种菜,故称“七样菜茶”,也有用十五种菜的,则称“十五种菜茶”。
揭西的客家人素有煮擂茶的习俗,夏秋季节,天气酷暑,人们劳作之后,经常不大想吃饭,往往以擂茶为午餐。中午时候,客人来访,主人家必定要煮擂菜招待。姑娘出嫁之前,凡是接受喜糖的邻居,也要煮一钵香擂茶请新娘吃,以表示祝贺,另外,家中病人新愈,也要煮些邀请曾经照顾过病人的友邻吃,以表示感谢。
话说回六百多年以前,明太祖洪武年间,小小的南关城(霖田都——现“河婆镇”)住着中原迁来的倪陶等杂姓汉人。后来,由于一场残酷的战争,这座小小的南关城被荡为废墟,满目荒凉。
一年夏天,有一个身穿粗布大襟衫、头梳髻鬃、年交六十花甲的老太婆,在南关城门废墟上搭起了一座简陋的茅寮。虽是妇道人家,干起活计来,动作麻利。只见他调好了稀泥,立即搬砖砌灶台,弄得浑身尘土,满头大汗。她,就是彭守章的老伴——何婆。何婆姓何,性格乐观,爱说爱笑,为人慈善。他知道,南关城是陆丰、五华、揭阳、普宁各地百姓来往的交通要道。远道而来的人打从这儿经过时,都已中午时分,饿的面青青,肚子里咕咕叫,年老体弱,更是劳累、干渴的直瞪眼。何婆看见了,实在不忍心!她想:何不卖点什么的,方便来往百性呢?因此,她把这个打算跟丈夫彭守章一商量,立即得到了赞同,就呼呼隆隆的建起了这间小食店。
老太婆独个办起小食店,新闻长了翅膀,飞遍了三乡六里。是卖鱼卖肉,还是卖餜条好奇的人,伸长脖子来探个究竟。老太婆淘好了白米,划根火柴,生火炆饭隔一会儿,又擎起了一根有锄头柄粗大的,用冬瓜瓢树做成的「擂茶棍」,西西嗖嗖地把陶缽里的茶叶、花生、油麻、苦棘心等东西擂成浆末。然后,把先炒好的虾米、萝卜干、青菜和白花生米饭往陶缽里倒,在泡上开水,一搅匀就卖了起来。嗨!原来,她卖的是香喷喷的客家擂茶。
过路的人来了。发现路口办起熟食店,好不喜欢!客家人喜欢吃,潮州人试试吃,都往茅寮里钻。他们香香甜甜吃了好几碗,既饱肚子,又消渴解暑,吃饱喝足了,嘴巴一抹,问要多少钱;老太婆说:「两个铜钱。」嗨!这么便宜!你热了,她给你选用麦秆编制的扇子;你要聊天,她就大大方方地陪你讲上一阵子,笑声琅琅,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每天,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何婆都笑迎四方来客。从此,本地人,外地人,他们都知道南关城废墟上;有一个心如一团火,童叟无欺的好老太婆。日子久了,交往多了,人们就对她产生了感情,只要三、五日不见就想念的很。人们相邀:「来啊!到何婆那走走吧!」渐渐地,聚集的人多起来了,他们带来了各地的物产,自然而然的做起了买卖,起初,像个乡间的临时墟,后来,金银器皿、糖果布匹、山珍海味样样齐全,只要天下有的东西,都在茶寮周围摆得五彩缤纷,琳琅满目,成了个繁华的闹市。有时候,人家见邻居买到了一件中意的物品时,就往往大声大喉问地问:「喂!你在哪里买的?」回答说:「何婆那边」。「何婆」后面总带着「那边」这条尾巴,很不利索。腹中有点墨水的人认为,市场嘛,应该有个美丽动听的地名,叫起来也顺口些。也说不清是那一位有新人,他看见南关城旁边有条美丽的大河自良田山区奔流而下,认定江河的河比姓何的何有文彩,且都同音,保留一个婆字,也可以对那个好心的老太婆做个纪念。就这样,河婆这个名字,就像有了生命一样,一直活在人们心里,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地传到了今天。
任何一个地域都有自己富有特点的饮食礼俗,擂茶体现了揭西人民饮食习俗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简单、健康、环保的绿色食品,同时也是中国古老茶文化中独特的一种,是揭西客家人对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擂茶作为揭西人民饮食文化社会心理功能的反映,它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媒介,是一种别开生面的社交活动,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情”与“礼”。凡婚嫁寿诞、亲友聚会、邻里串门、乔迁新居、高考中榜等,热情好客的揭西人都要请吃擂茶,传达出了中华饮食中“饮德食和、万邦同乐”的哲学思想和一种民族内在的伦理精神。
擂茶的品格与客家精神是相通的。客家人在南迁途程中,跋山涉水,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到了客居地白手起家,在茶艺上不可能太讲究。他们一代又一代地保持着古朴、勤劳、节俭的传统,逐渐养成一种坚韧耐劳的品格。正是这种品格,给了客家人不知疲倦地寻找新天地的原动力,擂茶这一风俗习惯也能够在离开本土后的地方继续延续并传播。因此,擂茶是联系各地客家人的纽带与桥梁。揭西县侨居东南亚、欧美各国和港澳台的客家同胞有几十万人之多,他们至今仍保留着擂茶的习俗,借此延续他们的爱国热忱和思乡情怀,传承客家精神。
饮食习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食物不仅含有可供人类赖以维持生命的有机物,同时也是文化对其可靠性贴上的标签。揭西人对擂茶的选择,是客家文化长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