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四年(1854),龙湾八甲灾害瘟病频发,当地杨氏族长等人为地方太平,去温州华盖山麓东瓯王庙祈祷,希望东瓯王保民安康,并分得香火,以造殿塑像、祭祀还恩。据地方老者回忆,为表示对东瓯王的敬意,宗族决定全族人吃素三日,首日敬天,次日敬地,第三天敬东瓯王。参事者更衣沐浴,安排了鸣锣开道,鼓乐随从,路口鸣放礼炮,老者与中年人穿青长衫,青少年披红挂绿,人手捧香,夹道相迎,并燎起火堆,清洁道路,以最隆重庄严的仪式迎接东瓯王。当时地贫民穷,无力兴建殿宇,就在八甲朴树坦搭建临时点,安立东瓯王香火金炉。
在东瓯王香火请来后,百姓身体健康了,自然灾害减轻了,连续三年有了好收成。八甲人借此建立了东瓯王社团,以数十人劳力为一社,组建了四社,拦滩涂,建荡园,造地200余亩,命名荡园为“地主爷荡”,有的叫“东瓯王荡”。老百姓对东瓯王敬慕有加,产生了神前不讲假,神前不得罪人的禁忌。
为了实现当年的许愿,人们塑了东瓯王像。相传当时村民为东瓯王宝座配什么垫而议论纷纷,有的说摊绣品,有的说放红布,有的说放黄布,一位老者说能搞到一张老虎皮才是上等的。几天后天气奇热,一只老虎来到横河头塘浃喝水,被一只蝤蠓咬住舌头而死。八甲人获悉,惊喜不已,剥下虎皮做东瓯王坐垫。此事震动远近,其他神灵的坐垫都是假虎皮,唯有东瓯王坐垫是真虎皮。八甲人对这张虎皮特别爱惜,专用樟树箱装之,平时不出示,东瓯王出巡时才铺上。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元宵节,当地举行“迎神赛会”,八甲村民由四个东瓯王社团负责,抬着东瓯王像,上街巡游两天,一切经费由社团负担。出巡回来,由于还没有建立东瓯王殿宇,只有按四社轮流,把东瓯王塑像择户落座。落座户要管理一年的东瓯王旗灯升降。所谓旗灯,是用两株带叶的茅竹为旗杆,旗为黄色,上有“东瓯圣王”四字,旗下有灯笼。正月十六日,所在社团要唱鼓词,点香灯,直到十八日年节过完。此外,东瓯王一年还要四次更季换服,更衣当天还要唱鼓词。三月初四,脱下新蟒袍换上旧纱袍;九月初二,换上旧单袍;十一月初三,换旧冬袍。这三次都是便服,而到除夕,要换上新蟒袍过年。
民国九年(1920),八甲经济有所好转,人们对东瓯王矮小的杉木銮驾(俗称佛轿)予以更新,邀请永中名匠阿生,重做佛轿,从材料到制作都非常讲究,铜横梁铁柱,桅木拱斗紫铜钉,雕梁画栋乌金漆,朱红轿壁。轿前柱上金字对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横匾“五谷丰登”,成为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到了1959年,因极左路线的干扰压制,东瓯王塑像金身难保而被埋葬。东瓯王的虎皮座垫也在“文革”中被烧毁。但八甲人将东瓯王的香火金炉悄然寄居于当地太阴宫一角。如今,为了追溯瓯越历史,寄托追思之情,八甲人确定农历九月初二为东瓯王祭祀日,弘扬始祖文化,祈望东瓯王文化给八甲人民带来祥和与发展。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