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农历七月,普宁各地,都有盛大的施孤活动。多少年来,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施孤,向孤苦无依的鬼魂施舍也。这显示了人们济苦扶贫,照顾孤寡的美德。
普宁各地,施孤习俗,大同小异,以梅塘较有代表性。
梅塘有座梅峰庵,庵中的菩萨叫“慈悲娘娘”。
相传,慈悲娘娘,有一颗菩萨心肠,她济贫扶危,普渡众生。深受周围十三村落,即“十三乡”乡民的敬仰。
七月十五这天,庵里庵外,挤满善男信女,香烟缭绕,木鱼声声,庆祝活动,隆重而热烈。
演戏近二十台,戏棚密密麻麻,挤满整个梅塘埔。戏棚由一人多高的“戏棚椅”和木板搭成。台前挖一长方形土坑,填满水,以防观众把戏棚挤倒。戏演两夜一日,夜戏从太阳下山一直演到天亮。照明用汽灯或大光灯。中间的正台响鼓之后,它台始得开演。一时间,锣鼓震天,“吁嘟”(喇叭)声声,争着把观众吸引到自己台前。大人张头探脑,小孩穿来钻去。亲戚多的人家,眠床都抬到戏棚脚去。“孤棚”由高高的杉木搭成。上面吊满鸡鸭鱼肉,摆满大猪头、大米粿,还有全猪全羊。天气炎热,祭品易变质,上面都涂满浓浓的酱油和香料。祭品从早上陈放到下午四时,这期间,自有和尚、头人,不断地烧香、叩头、念经。四时过后,开始施孤抢孤。各村头人,把祭品从高高的孤棚上抛下。易烂易坏的,如粿品、草帽之类用签仔代替。如猪头、猪肠之类,则直接抛掷。奖品大至水牛,小至竹笠,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棚下之众,成千累万,呐喊着,跳动着,如狂潮,似群鸟,哗哗地拥过来,又呼呼地挤过去,红着脸,流着汗,那份紧张,那份激烈,就像大比武,就像抢绣球。
庵门口有两尊“孤王”,用竹扎纸糊而成,身高如“四点金”之屋脊,肚大如数吨重的油缸,威风凛凛,阴森吓人,庆典尾声,将其火化。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