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美称广西为“八桂”之前,就有“八桂”之词,古传说月宫有八桂,孙绰《游天台山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之句,但所说“八桂”与广西毫无关系。南朝梁代庾肩吾《侍宴饯湘州刺史张续》诗曰:“九歌扬妙曲,八桂动芳枝。”诗中描摹对象是在“湘州”辖境,尽管包括有在今广西东北部境内的零陵等郡县辖域,但“八桂”并非专指今广西。有专家认为最早以八桂称广西的是南朝陈代徐陵。但笔者以为,徐陵所称的“八桂”也并非专指今广西。徐陵在《广州刺史欧阳危页德政碑》中说:“八桂之土,蛮夷不实,九疑之阳,兵凶岁积。”所写的是时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衡州刺史、后任镇南将军、广州刺史、都督衡州诸军事的欧阳危页的辖地,包含有广西部分地域,但并非确指今广西。
最经典的、最明确的、最早的以“八桂”来描写桂州地理环境风物特征的当是唐朝韩愈。他于长庆二年(822年)为出任桂管观察使的友人严谟送行时作《送桂州严大夫》诗,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远胜登仙去,飞鸾不暇骖。”“兹地”指诗题中的“桂州”,在湖南南部,诗中描绘桂州(治桂林)四面八方山岭桂树丛生苍莽之景象,并借用了古代传说中月宫有八桂树之典故,认为桂林山水景物与月宫一样美丽,故美言桂林为“八桂”,形容友人到桂州作官心情远胜于游仙境、做神仙,高兴得顾不上套马车,想乘飞鸾升天去了。
唐代后,宋元诗文中多以“八桂”指代桂州及其治所桂林,也有一些以“八桂”泛指广西。如宋代杨万里为送友人移调桂林主持军政而赋诗题为《送赣守张子智左史进直敷文阁移帅八桂》,另有诗云:“来从八桂三湘处,忆折双松十载前。”如宋代官至吏、户二部尚书被贬广西寓居桂林的孙觌写《八桂堂》诗,题中“八桂堂”,在桂林城北,范成大建(一说程节建),后毁。诗曰“英英八桂林,屹立表众草”,描写桂林草木盛貌,“八桂”即指桂林。又如宋代,范成大云:“未至八桂二三里间,有小坡横道,高丈余,上有碑曰:‘桂岭’。”(《骖鸾录》)吕愿中诗云:“八桂困焦苏,叹息心为愀。”(《还珠洞》)丁谓诗云:“八桂提封接九疑,宝坊游览负心期。”(《桂林资圣寺》)赵扌卞诗云:“八桂到须多暇日,府中佳靖主公贤。”(《席上感别送桂亻卒》)张木式诗云:“从昔山川夸八桂,只今文物盛南州。”(《鹿鸣宴》)宋诗还有“三闾逐客何时到,八桂宜人且少休。”(宋·孙觌《次桂州二首》)“只今八桂苍苍处,倍觉中台两两明。”“便入三槐新位次,空余八桂旧歌谣。”(宋·汪应辰《陈经略生朝四首》)“我行几许逾沅湘,直抵八桂漓水旁。”(宋·叶宗向《和音员》)“江到三湘尽,山围八桂深。”(宋·贺铸《酬桂林从叔》)“范候来寻八桂路,走避俗人如脱兔。”(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崇宁遇雨二首》)等等。元代,张雄飞诗云:“八桂月华连五岭,七星云窦接三山。”(《栖霞洞》)方回诗云:“南斗之南八桂林,携琴欲觅旧知音。”(《寄郴州孙通守振武闻氵斥湘将至八桂》)黄镇成诗云:“八桂山川临鸟道,九嶷风雨湿龙滩。”
上述诗文中“八桂”多指桂州治所桂林,有的则泛指广西。自宋代设的广南西路(广西路)路治桂州后,“桂”、“八桂”就随之升格为路一级政区的代称。明朝将广西行省改为广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制,元代静江路改为桂林府,元代至明代布政使司治和桂林府治均在桂林。明官修《大明一统志》记:“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这是官书中首次以“八桂”来诠释行政区划名,“八桂”由此成为官方指代桂林的别称。由于自宋代广南西路设治桂林起,至元、明、清广西省治桂林,及至民国中的十多年,桂林一直是广西省会驻地,以省会桂林代表广西全省是顺理成章的,因此,原指代桂林的“桂”、“八桂”便由省会别称扩展为广西全省的代名词,后简称“桂”。明代以后文人诗文中的“八桂”已泛指广西。且“八桂”常与“五羊”、“三湘”对举,分别指广西、广东、湖南。如明代,许乐善诗云:“五羊令布前茅远,八桂旗开细柳晴。”(《赠胡泰六抚台转任两广》)袁尊尼诗云:“五羊桑梓近,八桂瘴烟清。”(《送南海黎参政之广南》)夏言词云:“山入五羊,江通八桂,仗钺临戎。”(《沁园春·贺张静峰总督两广》)杨士奇诗云:“天远三湘外,霜含八桂秋。”(《送胡元节广西宪使》)许谷诗云:“三湘舟楫逢秋雨,八桂风烟拥夕岚。”(《滕王阁送谢与槐广西督学》)沈明臣诗云:“三湘地湿苍梧雨,万里天长八桂秋。”(《送朱参将先赴西粤》)“万里风烟开八桂,九天日月照苍梧。”(《殷中丞平广西》)“八桂月明天共远,九疑秋尽雁无情。”(《送高象南太守赴庆远》)王慎中诗云:“九疑晓望烟如画,八桂冬荣雪满林。”(《送康般皿峰广西参议》)赵贞吉诗云:“遥指九疑探禹穴,要攀八桂望炎丘。”(《送王给舍使湖广广西二省》)张士沦诗云:“八桂烽烟息,清樽远饯君。”(《送王开府之广西》)顾王诗云:“八桂西瞻岳牧尊,使君持节下湘源。”(《送陈子文赴广西》)吕希周诗云:“八桂秋高宿雾收,漓江式宴漾清流。”(《鹿鸣宴示广右诸生》)张璧诗云:“八桂重苍梧,君才信不诬。”(《项贡士之任苍梧》)张治诗云:“山连八桂蛮烟暝,江入苍梧毒雨寒。”(《送萧尚点之忠州因寄云东》)韩世能诗云:“八桂霜华摇纟肃斧,百蛮秋色护楼船。”(《送黄侍御按广西》)上述明代诗中的“八桂”已是泛指广西了。
 
          今天这篇文章大家一定要认真阅读知晓,对号入座,一旦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些情况,请第一时间去联系自己信得过的师傅,不要再耽搁拖延下去,以免错过最佳化解时间。1、身边能说知心话的朋友越来越少,自己越来越孤独郁...
 
          斯里兰卡的维达人之间流行氏族交错从表婚,亦即姑舅婚(指姑舅表兄妹三者间的通婚,这是群婚制的一种残余形式。姑舅表兄妹不属同一氏族,因此在实行亲兄妹间禁婚的群婚制时,姑舅表兄妹可以结婚,这在今天的维达人中...
 
          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的都安、马山、巴马、南丹和桂西的百色、平果、大新等县广大农村。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民间舞蹈盛行,在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中,就有两千多年前古代...
 
          “晓日三叉口,连樯集万艘。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早在在元人的诗作中,我们已然能找到妈祖的踪影。这位居庙堂之高的神灵,在民间救疾苦,在海上定风波,为劳苦大众送去平安吉祥。妈祖文化,是由妈祖信仰衍生而...
 
          跳曹盖为古老的新春祈祥驱邪的民间祭祀活动,主要流行于四川的平武、南坪以及甘肃文县的“白马藏族”中,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六举行,驱灾纳吉。白马跳曹盖可以说是白马藏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极其原始,具有强烈民族特色...
 
          丽江纳西族的丧葬,是由火葬逐渐改变为土葬的,它在很多方面保存着民族特点。人将死时,至亲们围优在病者身旁守护。把米(男丸枚,女七粒),茶叶和碎银少许,用红纸包好,放人奄奄一息的病人口中,并诸东巴或族中长...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甄选出来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可谓耳熟能详,明末清初诞生的这四部经典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每一部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凄美《红楼梦》...
 
          真武庙位于蔚县城墙西北角内街道拐角处,即财神庙街西端和守备衙门街交汇处。据说历史上蔚州八百村堡的最高处均建有真武庙,唯城内的真武庙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处于统领地位。现存真武庙为明代建筑,坐落于城墙内的...
 
          西黄寺是北京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为清代达赖和班禅在京驻锡地。寺在晚清咸丰年间(1851—1861)遭英法联军掠劫破坏,抗日战争期间又被日本兵占为兵营,达赖楼也被破坏殆尽...
 
          广昌孟戏,是一种演唱孟姜女哭长城的戏曲,俗称为“孟戏”,至今在江西省广昌县传承演出了五百余年。“孟戏”用高腔演唱,经专家考证,具有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海盐腔遗音。“广昌孟戏”在戏班在广昌县有三路,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