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岭南置桂林、南海、象郡。桂林郡全部、象郡部份和南海郡小部份在广西境。唐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广西称岭南西道,广东称岭南东道。岭南西道治邕州即今南宁。宋朝,推行路的建制,以路辖州县。宋太宗至道光三年置广南西路。经考查,汉朝置的广信县治在今梧州。《广西通志稿郡县沿革》云:“广者指广信言之也。”又因广西地处岭南以西,故唐朝以广西的地理位置设置岭南西道,宋朝,区域地名变更时,取广信县的“广”字和岭南西道的“西”字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元朝,推行行省的建制。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划湖广之南部置广西等处行中书省。这是广西设省之始。明朝,称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民国时代称广西省。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党的民族自治政策,一九五八年三月在原广西省建制基础上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地处中国南方沿海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广西得名于唐朝岭南西道,以及宋朝的广南西路。简称“桂”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桂林郡。
先秦时期,广西和广东共属百越地区,广西属西瓯、骆越。秦朝占领岭南地区,随即设桂林郡、象郡与南海郡,其中林郡、象郡为今广西大部,南海郡为广东。后赵佗建立南越国。汉武帝平定南越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和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九郡。
三国时期先属东吴,后归西晋。隋统一天下后施行州县二级制,广西大部属扬州。
唐朝广西属岭南道管辖。862年,岭南道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邕州为首府。
宋朝广西属广南路,后分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
元朝广西属湖广行中书省,元末年设广西行中书省。明朝撤销行省,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划分为11个府和3个直隶州。
清朝撤销司改省,复设广西省,驻桂林府。广西全省划分为11个府、2个直隶厅、2个直隶州。
解放后设广西省,省会驻地南宁。1958年3月5日广西省正式更名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钦州、廉州再度划入广西。同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古称邕州。据谢启琨《广西通志》记载,以“邕溪水为名”,唐朝在宣化县地置邕州,为岭南西道治所,宋朝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秩序,祈望安宁,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改邕州为邕宁路。泰定元年改为南宁路。明、清置南宁府。民国二年置南宁县,三年改为邕宁县。为历代州府治地。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四日南宁解放,设置南宁市,为省会驻地。一九五八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为自治区首府。
南宁市乃是广西省的省会城市,南宁是广西的古城之一,“南宁”最早出现在元朝时期的南宁路。东晋时,晋元帝大兴元年(318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下辖晋兴等4个县。南宁为广州晋兴郡晋兴县,晋兴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第一次成为既是县级又是郡级治所。是南宁建制的开始。隋统一南北朝后,开皇搜索十八年(598年),将晋兴县改为宣化县,南宁为宣化县治所,归郁林郡统辖。
唐武德四年(620年),在宣化县置南晋州,领宣化一县,州县并存。武德五年,宣化县析出宣化、晋兴等5县隶属南晋州。贞观六年(632年),又将南晋州改为邕州,州治在南宁,这是南宁简称“邕”的由来。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为邕州路,今南宁为路总管府治所,下辖宣化、武缘两县,并管左右两江溪峒。泰定元年(1324年)为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南宁得名,即始于此。
南宁是广西古城之一,从东晋建制至1997年已有1679年历史。秦隶属桂林郡,汉初隶属南越国,西汉隶属郁林郡领方县。三国为吴辖地,隶属郁林郡临浦县(临浦县为领方县改称)管辖,一直延续到西晋。东晋大兴元年(318),从郁林郡分立晋兴郡,隶属广州,治所晋兴(即今南宁),标志着南宁为桂西南地区行政中心的开始。唐武德四年(621)南晋州置立。唐贞观六年(632)改南晋州为邕州,设都督府于邕州,是南宁简称“邕”的起源。“邕”字,则是取自唐《元和郡县志》“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
至于南宁名称的来历,与今南宁一带的反元武装有关。据明朝宋濂撰《元史》记载:至元年间,上思州(今上思县)黄胜许反元。延祜六年(1319)六月,右江来安路(今田阳县一带)岑世兴又起兵造反。元朝廷虽多次派重兵前往镇压,都没有取胜,元势力反而日益壮大。至治三年(1323)七月,元朝英宗皇帝遣使者来邕州招安,得到两支反元势力的响应。是年十二月和泰定元年(1324)六月,黄胜许、岑世兴先后派代表上燕京(今北京)朝贡,表示归顺。泰定元年九月,为庆贺南疆绥服安宁,元朝泰定皇帝颁令改邕州路总管府兼左右两江溪峒镇抚为南宁路,意思是渴望南疆安宁,隶属湖广行中书省。南宁的名称就这样沿用到如今。
隋朝在这里置马平县。唐太宗时,在马平县置柳州。谢启琨《广西通志》云:“柳州,因柳江为名”。《旧唐书》则“以州界柳岭为名”。《马平县志》又以“柳星为名”。说法不一,而唐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生活过,所以柳州自定名后便沿用至今。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柳州解放,设置柳州市。
早在南朝梁代,以桂树之名置桂州。《桂海虞衡志》云:“桂林,以桂名地。”唐朝在这里设置桂州都督府。宋朝称静江府。元朝称静江路。明洪武五年改称桂林府。清朝仍称桂林府。民国二年置桂林县。一九四0年置桂林市。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桂林解放,仍称桂林市。
唐武德四年在苍梧县地置梧州,系由苍梧郡嬗变面来。据《异物志》云:“苍梧即刺桐,岭南多此物,因以名郡。”古代,梧州北山一带长满苍梧花,故汉武帝时,以此花字置苍梧郡。唐朝,改郡为州,取“梧”字作州名,置梧州。元朝升为梧州路,明清改为梧州府。民国十六年置梧州市,民国二十一年撤销梧州市,其地域复归苍梧县。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梧州解放,重新设置梧州市。
古称宣化县。据谢启琨《广西通志》记载:“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唐太宗时在宣化县地置邕州。宋朝到元朝至元十六年,改邕州为邕宁路。民国二年改宣化县为南宁县。民国三年六月更南宁县为邕宁县。
古称横州。据谢启琨《广西通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八年,以“横差江为名”置横州。元朝至元十六年升为横州路,元贞元年降为横州。明洪武十年又降为横县。清朝复置横州。民国二年,复称横县。
古属领方县地。唐太宗贞观五年,在领方县地置宾州。据《广西名胜志》记载:“宾州,以宾水而名。”元初,升为宾州路,至正十六年,复改为宾州。明清两朝仍称宾州。宾州在南岭以南,民国初改宾州为宾阳县。
古称澄州。据谢启琨《广西通志》记载,唐高祖分领方县地置上林县。《元和郡县图志》云:“本汉领方县地,武德四年分置上林县,在上林洞口,因以为名”。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