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会第6代代表性传承人,李传友,58岁,谯城区包装装潢公司工程师,谯城区民间艺术学会会长,大班会的主要组织者和发起人,擅长扮演黑白无常,现在主要司职锣鼓。
朱启斌,57岁,亳州市电池厂职工,大班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司职大班会锣鼓。
罗贤义,56岁,谯城区医药公司职工,谯城区民间艺术学会副会长,大班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司职大班会锣鼓。
大班会第7代代表性传承人,刘新安,42岁,经商,目前大班会的主要演员,二百钱演得尤为传神。
刘贵福,36岁,经商,大班会主要演员,武功扎实,善演牵板鬼。刘社会,25岁,出租车司机,大班会主要演员,扮演秦桧。
一是个性鲜明的舞蹈特征。大班会中的主要人物,是通过典型的、性格化的舞蹈动作,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如判官,运用“鹰爪指”、“抱剑”、“刺剑”、“分须”、“端带”、“跳转身”等动作和舞姿,多是高架子,塑造出一个威严、果敢、正气凛然的形象。秦桧,则使用“抱镣”、“转枷”、“蹲式”、“跪式”等,取低架子,刻画出一个负罪人的怕恐不安、受到正义威慑的惧怕形态。签板“即公差”,则多用武术和戏曲技巧,表现出机智、灵活的捕快的形象。在表演到高潮或在过街表演时,判官、秦桧、签板三个角色,各以性格化的动作,或高低错落,或动静相济,变化出一组组画面,象是一幅幅雕塑。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把人物性格劾画得更加丰满。
二是丰富形象的审美表意特征。大班会通过各色人物的形体动作和虚拟情节,以及夸张诙谐的表演形式,生动表现了历代亳州人民崇敬英雄,痛恨奸臣,惩恶扬善,因果报应的纯朴精神寄托,一招一式都蕴含着鲜明的审美取向。如舞蹈中有一角色叫“二百钱”,在判官那里领得捉拿秦桧的火签,但他害怕秦桧的权势,不敢前去捉拿,便求助于黑、白无常和游荡鬼,这些鬼也害怕秦桧,不敢去,“二百钱”使用每人给二百钱的办法去收买他们。这些角色的表演通过夸张的形体动作、肢体语言,神态表情,来表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价值取向。这既反应出秦桧位高势大,连鬼都怕,同时也透过鬼与鬼之间的行为,讽刺当时官场贪污行贿的现象,给观众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三是别具一格的音乐特征。作为一种哑舞剧,要具有更加完整的艺术表现力,就需要音乐伴奏。大班会的音乐伴奏非常独特,主要有大鼓、大锣、小锣,竹笛、旌旗等乐器道具。有“快八板”、“慢八板”等曲牌,有“紧急风”“古轮斗”、“阴点子”“状八”等节奏型。锣鼓节奏演出助兴,竹笛踩街吹奏传情。锣鼓节奏往往密切配合大班会剧情演进、随着演出情节而变化。如“紧急风”节奏急速,劲健,表现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心理急速变化之时;“阴点子”节奏较慢,出现在较为平缓的剧情之中,而“古轮斗”则是两者之间的过渡。“状八”鼓点由八渐退,又由一渐进至八,则是一种踩街游行时的技巧性的节奏展示和变化。整个音乐伴奏不同于当地常见的唢呐锣鼓和地方戏曲锣鼓伴奏,具有自己独有的风格和韵律。
情人山头对唱歌(一)男:山歌没人起头我起头林光唱到西街头街上看看无限好 好比温州和杭州女:山歌很早妹起头天亮唱到没日头东边唱到水南户西边唱到张山沟男:唱起山歌没因由想妹和我同个枕头女:杜鹃开花红辣辣好...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