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情、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因此诗中经常流淌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就是酒。对于文人来说,酒和女人一样,都是好东西:失意的时候饮酒,是为了麻醉自己;高兴的时候饮酒,是为了更加兴奋;邀朋会友的时候饮酒,是为了畅叙友情;酝酿创作的时候饮酒,是为了神采飞扬。酒和文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紧紧联系在一起,而他们的饮酒佳话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别具特色的一页。可以说,中国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酒文化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文人与酒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的曹操。从“温酒斩华雄”到“青梅煮酒”,孟德都跟酒扯上了不小的干系。曹操是奢侈的,有事没事都大摆酒宴。身为丞相的他,一生中不知道喝光了多少粮食。他南征北战,戎马生涯,但自己也常常是“对酒当歌”。《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似乎给酒的作用定了性,然而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则给了曹操一个否定。
西晋时被称为“中国头号大酒鬼” 的刘伶。他自称“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可见酒量大得吓人。他在当建威参军这个不大也不小的官时,常常坐着马车,拎着一大壶酒,让人拿着铁锹跟在后面,说:“我如果喝死了,在哪喝死的就埋在哪。”不过刘伶并没有喝死,而且既没有喝成肝硬化,又没有酒精中毒,倒是喝出不少让人发笑的故事。据说,刘伶有一个毛病,就是喝醉后总要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当然是在自己屋里,但是这也有伤大雅。刘伶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又写过一首《酒德颂》,可他不但不贤德,反而很疯颠,活像一个老玩童。
同属“竹林七贤”的阮籍也十分了得。阮籍生活在魏晋政权交替之际,一方面对曹魏集团骄奢腐败深为失望,另一方面又不肯依附伪善阴险的司马集团,内心充满矛盾。他时常驾车出游,随意而行,走到路的尽头,就痛哭而返;在家则借酒避祸,远离是非。据说醉酒时间最长的一次竟达六十多天,让后人望尘莫及。其实他在半醉半醒之间,痛苦不堪。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