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河灯会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印证着黄河文化的内涵。它和当地人民的思想、生活习俗息息相关,是当地民风乡情的缩影。放河灯已成为晋、陕、蒙交汇地区影响很大的民间节目。
一、历史渊源
放河灯的习俗起源于印度。据说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年于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孟兰,在梵文中是“倒悬”的意思。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河曲河灯会,也称河曲河灯节,其记载最早可见1573年-1620年(明万历)《河曲县志》,后发展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办,历时3天,在黄河边漂放河灯,通过各种祭祀形式,祈祷神灵消灾免难、风调雨顺。
二、艺术特色
河曲河灯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前后三日举办,灯会举办前要举行放河灯祭禹仪式,并将社会各界粘糊的河灯供于神禹位前,祭奠大禹。其后,僧人诵经,民众把做好的河灯列队供于神龛前,乞求神禹消灾免难,保佑风调雨顺。晚上,当夜暮降临的时候,主持人鸣炮点燃火把,僧人诵经将神位前花灯列队送到渡口,船工驾舵木船,载着各种河灯,逆水向上大约一里,在急流中心抛锚停立。待准备就绪,乐工们便咚咚奏起乐曲,随着乐声,一盏盏花灯被放入河中。河灯顺着黄河主航道,成群结队向前漂移,明明灭灭,恍惚之间,就仿佛冥冥之中另一个世界呈现在眼前。整个活动持续三天,除了每天晚上放河灯外,还有戏乐助兴。传统上,一般每天放河灯360盏(因农历每年360天),期盼一年360天天天可以平安,快乐。2007年的七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三个晚上分别漂放了1000盏、1650盏、1000盏河灯,三天共漂放3650盏,盏盏河灯呈送吉祥,寄托着人们渴望天天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不仅延续了放河灯的习俗,同时还举行盛大的焰火晚会,成为了当地文化交流、发展经济、联络情感的重要载体。
编后语:古时漂放河灯,由黄河船工组织河路社举办,僧人诵经、八音吹奏鼓乐,以超度死于河中的亡灵,当时被称为迎神送鬼节。公元1795年(清乾隆16年),县城西门外黄河古渡口建禹王庙,搭古戏台。从此,漂放河灯上升为规范的祭祀活动,并代代相传,一直保持着一定的礼仪程序。到了20-21世纪,河灯节已成为具有丰富民俗内容的民间活动。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