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部落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早将火与农耕结合的文化。《帝王世纪》:神农“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反映当时人烟稀少,到处森林茂密,猛兽成群,毒蛇遍地,只有用火烧山,才能赶走毒蛇猛兽进行农业生产,并使农作物获得肥料,同时保证部落人的生命安全和对物质的需求。因神农氏是放火的专家,所以有炎帝之称。
神农溪流域以及神农架自古就爱烧“火田”,烧火田这种耕种方法,就是神农发明的。在神农时代,为了耕种粮食作物,人们选择地势较平、有水的地方放火烧山。大火把树木、藤蔓、杂草化为灰烬。草木灰是一种很好的肥料,然后用耒耜翻土耕种。据神农溪两岸的农民讲,火田很“出食”,即土地肥沃,粮食丰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神农溪流域仍是靠天吃饭、烧山为田,现在的神农架、巴东的小龙等地,尽管分田到户,仍有农民在烧火田。
神农溪流域至今还保留着钓鱼不用钩的习俗。神农溪山洪暴发船扎水时,纤夫们要吃鱼就自己钓,在神农溪钓鱼是不用钩的,纤夫们用细篾签夹住细麻线,从蚯蚓的头穿到尾,穿一长串拴在钓鱼竿上。过去在神农溪钓鱼用的钓鱼竿不长,一般在1.5米左右,钓鱼竿连接诱饵的线的长短是根据水的深浅确定的。在钓鱼线的前端拴一个沉水坨,离沉水坨一寸左右拴上诱饵,就可以钓鱼了。
首先找到有鱼的河段,把诱饵放到水里,当鱼咬住诱饵往石洞里拖时,迅即向岸上一甩或向篮子里一提,鱼就跟着上了岸或进了篮子。用这种方法钓起来的鱼有四种:鲢鱼、鳝鱼、黄骨头和鲨泥鳅。鲢鱼和鳝鱼偶尔才能钓到,主要钓的是黄骨头和鲨泥鳅。涨水时在鱼多的地方放一次钓鱼竿最多可以钓2—4条黄骨头,在鲨泥鳅集中的地方提一次钓鱼竿最多可以提起来8—10条鲨泥鳅。在鱼多的地方钓一两个小时的鱼,一条船上的纤夫就可以饱餐一顿。做鱼汤是纤夫们的拿手好戏,他们做的鱼汤特别鲜,比一般餐馆做的味道好。你要问他们这是什么原因,他们会说:“猪吃叫,鱼吃跳。”因为他们下锅的鱼是活蹦乱跳的。
神农溪除了钓鱼不用钩,还有放羊不用收的习俗。纤夫的家人早晨把羊赶到山坡上后就回家做事,不需专人看管羊群,一天到晚羊就在山上吃草、喝水。如果主人家晚上不想把羊收回家,羊就会在山上找个岩洞睡觉,日复一日,到了年底要吃羊肉的时候再把羊拉回家,这就是放羊不收,或者说放羊不守。但并非永远不收,是到吃羊肉的时候再收。
“抢”是神农溪纤夫的特点,神农溪纤夫们在与自然作斗争中喜欢“抢”,如抢柴、抢鱼、抢银水、抢路、抢亲、抢船等等。
抢柴:每年汛期山洪暴发,大水会从神农架原始森林中给神农溪纤夫及沿河两岸的人们送来许多树木、柴草。只要河里涨洪水,纤夫和沿河两岸的人们就会手持“爪竿子”下河,一字排开在水中抢柴,春夏两季抢的柴可供一年之用。抢柴过程中,谁抓到柴就是谁的,大家和睦相处。
抢银水: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纤夫们就起床打开大门,燃放鞭炮,接着就是抢银水———挑着桶去神农溪挑水。这是新年的第一件事,纤夫们看得很神圣。
大年初一抢银水一是要起早,抢在别人前头;二是挑得特别多,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满;三是遇见人要主动与对方打招呼,说“你起得早”。在神农溪纤夫的语言里,起得早有早成功、早发财之意。大年初一起得早,“银水”抢得多,预示这一年挣钱多。
神农溪纤夫和家里人早上从不贪睡,天刚蒙蒙亮就起床打开大门,把鸡、狗撵出门,生火,为了讨路人一句话:“起得早”。神农溪纤夫还喜欢讨路人另一句话:“屋里有人”。为了得到这句话,纤夫们白天上船或家里人出坡也不关大门,天一擦黑,堂屋的灯就亮了,没有电灯时点的是煤油灯,点不起煤油灯就点“油亮子”(用松树蔸劈成的小块松明)。神农溪纤夫及神农溪村民大年初一起早床、抢银水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抢鱼: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神农溪的鱼很多。那个年代,纤夫的荤菜主要是鱼。神农溪的鱼有清鲫、白胛、乾鱼、油童子、鳊鱼、洋鱼、鲩鱼、鲇鱼、团鱼、黄鳝、白鳝、桃花瓣、岩爬子、鲨泥鳅、娃娃鱼、刁子鱼、黄骨头等等。纤夫们把清鲫、白胛、乾鱼、油童子、鲩鱼、鲇鱼、团鱼、黄鳝、白鳝、娃娃鱼列为上品,他们不爱吃刁子鱼、黄骨头、岩爬子,从不吃虾子和螃蟹。
拉纤时,成群结队的鱼在纤夫的腿边游来游去,纤夫没时间摸鱼,他们吃的鱼是杀、钓和抢来的。怎么抢呢?那时经常有人炸鱼、闹鱼(毒鱼),只要一听到炮响,纤夫们马上把船拴在岸边去“抢鱼”。神农溪有个规矩:不管谁闹鱼、炸鱼,大家都可以去抢,谁抢到就归谁,哪怕你是一个“过路子”。纤夫人多势众,个个精通水性,炸鱼的碰到他们只好自认倒霉,用他们的话说是“猫子搬泼饭甑子,替狗子赶了一网”。
抢路指两路娶亲的队伍同向相遇,争抢走在前面,或者迎面相遇争抢自己的大边。迎面相遇本不应该发生争执,但有些路支客不知道自己的大边在哪里,抢占了别人的道,结果闹得天昏地暗。
抢亲这种习俗解放前常见,现在没有了。抢船:夜晚神农溪突发山洪,洪水扑向船舶,守船的纤夫在梦中惊醒,船和人已被洪水卷走,惊惶失措中大喊“救命”、“抢船”!船上的纤夫和岸上的村民会全力以赴地抢船。
纤夫常“抢”,说明其生产生活环境十分恶劣。但他们没有被恶劣的环境吓倒,体现了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