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溪纤夫的生活习俗带有神农时代的遗风。他们裸体拉纤,结草为鞋;他们拦网杀鱼,见者有份;他们靠天吃饭,烧山为田;他们钓鱼不用钩,放羊不用守,均为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神农溪流域有一句俗语:说尽到绝的戏班子,做尽到绝的桡夫子。前一句说的是唱戏的人能说会道,粗的、细的、荤的、素的都说得出来。后一句说的是神农溪的纤夫不穿裤子,船上有赶船的客人,岸边有洗衣女,他们都不回避。如果有妇女赶船,越是害羞,裸体纤夫就越是在她面前晃动。
纤夫,过去一直称“桡夫子”,祖祖辈辈都这样称呼。叫的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被叫的也习以为常。只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神农溪的旅游开发和对外开放,有人把叫了千百年的桡夫子改称为纤夫。其实,“夫子”是对男子的敬称,加一个“桡”字,反映了他们从事的职业,没有什么粗俗和不敬。现在,桡夫子改称为纤夫又是20多年了,而且这个称呼已传遍了全世界,且与全世界对桡夫子的称呼接轨,我们就叫他纤夫吧。
神农溪的纤夫劳动时是不穿裤子的,早晨起来,岸上的人穿裤子之时,纤夫们在脱裤子。岸上的人穿衣服出门做事,而纤夫们则脱衣服拉纤。
纤夫劳动时不穿裤子的第一个原因是神农时代的遗风:神农时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人们的婚姻状态从群婚制向对偶婚状态转变。“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无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这个时期一是生产力不发达,还有许多人没有裤子穿;二是人们的道德意识还很原始,不穿裤子不为羞耻。神农氏自己就没有穿裤子,他怎么可能要求给他拉纤的纤夫穿裤子呢?
纤夫不穿裤子的第二个原因是由其劳动性质决定的。纤夫成天浸泡在水里劳动,穿衣服很不方便。一是过去的衣服布料都是家机布,用麻或棉织成,没有现在的化纤布,衣服被打湿后裹在身上很重,过河不利索,拉纤走不动;二是这种布料被水浸湿后很硬,拉纤时摩擦伤害皮肤;三是身体成天被湿衣服包裹容易生病;四是一年四季行走在幽深的峡谷和急流险滩中,几乎与外界隔绝,所以纤夫索性不穿裤子了。
由于不穿裤子成了习惯,有的纤夫该穿裤子时也忘乎所以,即使纤夫的妻子、姐妹赶船他们也不穿裤子,所以就有了“做尽到绝的桡夫子”这一说法。此其一。其二,纤夫们拉纤从村寨码头经过,看到洗衣女时,洗衣女不回避,纤夫们也不回避,这时纤夫们会商量戏弄洗衣女。他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以比较文明的号子戏弄,采用的是戏班子的做法;另一种是粗鲁的戏弄,是纯桡夫子的做法。
纤夫们相约:走到洗衣女跟前,领头的喊一声:“伙计们,蹬一脚!”于是,纤夫们一攒劲,船突然提速,掀起一股大浪,直扑洗衣女的裤裆,打得她透心凉。这时洗衣女会涨着羞红的脸对着纤夫们的屁股骂几句。纤夫们打着哈哈,喊着号子走了。还有更鲁莽的纤夫,赤身露体从洗衣女头上跨过,生殖器直擦在洗衣女的头发上,这时洗衣女会恼羞成怒,待船靠岸后,找纤夫理论。这就是做尽到绝的桡夫子。
神农溪纤夫产生于远古时期,那个时候很多人还没有衣服穿,用树皮和草遮羞和挡风避雨。由于纤夫行走在乱石堆里,脚板受不了,就用草做鞋垫脚。草鞋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编织草鞋的工具叫草鞋耙子,形状像手掌一样,固定在板凳上。纤夫们“扎水”时就编织草鞋(河里涨大水不能行船叫扎水)。
山上的农民下雨天清闲时就打草鞋卖给纤夫,有句农谚:“早下好砍柴,晚下打草鞋。”意思是说变天下雨,雨下得早不会下得太长,可以放心上山去砍柴,如果雨下得晚就会下很长时间,不能出坡,干脆就在家里打草鞋。
现在草鞋的用料有所改变,有用布料编织的,也有用塑料编织袋的材料编织的,但绝大多数还是用稻草编织。
神农溪纤夫吃的鱼是不用买的。船到码头,夜晚他们就在下一道滩的垴垴上(纤夫语:下一道滩的滩头上)拉一张拦河网,然后在上一道滩的垴垴上撵鱼,纤夫们赤身露体到水里一字摆开,像一张拦河网,抓起石头朝有鱼的地方砸。鱼往上游无路,只得往下游去,当纤夫们把鱼赶到滩下后,就开始拉上游的拦河网,并将上下两网收拢。收网的过程中,安排人拿起竹竿在两网中间的大石头底下不停地戳鱼,让其无法藏身,当两部网收到一定空间时,纤夫们就拿起鱼叉、打起火把开始杀鱼。有电筒照明最好,因为电筒照到鱼后,鱼就不动了。鱼叉有2根齿、3根齿的,也有5根齿的。纤夫只杀大鱼不杀小鱼,也杀不到小鱼。他们为什么不把网直接收拢捉鱼呢?因为把网收拢后就没有鱼了,神农溪河床中石头很大,渔网很难收拢,收网撵鱼时,鱼都钻到大石头底下去了,把鱼收到很小的空间里,让鱼集中在几个石头下,鱼并不是都集中在几个石头下坐以待毙,大部分惊惶失措四处乱窜,于是纤夫们就拿起鱼叉追杀。
码头寨子上的村民也会赶来凑热闹杀鱼。他们杀的鱼归自己所有,这是神农溪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所谓“到手就是财”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谁捡到的就是谁的。这就是原始共产主义之遗风。
以往纤夫们杀得最多的是娃娃鱼。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河里有很多娃娃鱼。春夏涨洪水时,娃娃鱼被浑水呛得受不了,纷纷爬到岸上,放牛娃就用刀尖扎在娃娃鱼的背上,拖到粪池里烂粪。早期,神农溪两岸的村民是不敢吃娃娃鱼的,因为娃娃鱼的叫声像小孩的哭声,他们一是迷信,二是河里鱼多。但纤夫们认为只要不在家里吃就不怕。当娃娃鱼被列为保护动物后,他们才知道娃娃鱼的珍贵。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