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新乡一带的丧葬习俗(3)

春景氏2024-03-21

哭丧 亲人去世,孝眷悲痛,以哭声来表达哀悼之情,称为哭丧。哭丧通常是边哭边诉说死者生前的劳绩和对死者的眷念之情。有些地方哭丧时有一定的音调和内容,音律低沉,句末往往有拖腔拔调的韵律和装饰音,许多妇女尤其是四五十岁以上的农村妇女能根据这种调式,随口填词编唱,或寄托哀思,或诉说身世,或发泄内愤。民间流传有《十诉苦情》、《十二月孝顺歌》、《可怜歌》等,均很感人。因不同对象,哭的内容也不同,如对上寿的人往往哭唱道:“哎呀,娘(爹)呀,你的一生又勤又俭,没吃过补、也没过一天好日子,怎么一病就走去,留下儿子、女儿好凄凉……。”要是“少年亡”,哭调更为凄切:“短命呀,你一病就去,误了三等四等人。你不顾父母年迈,。你不顾青春年少……。”

女儿哭唱其父:“十层楼梯只是柴。哎呀,我的爹(娘)呀,你亲手栽树成林,砍木造梯多苦辛。就像你辛苦培育子女长大,一生没吃没补,埋在田园,四季不闲。如今你归土去,可怜男女思念在心。叫我爹(娘)你不应,见我爹(娘)造梯的影子你不现……。”早晨供饭汤时唱道:“早晨起来思量我亲娘(爹)呀,上汤上桌,心酸好凄凉……。”出殡前祭奠亡魂的哭唱多为褒词:“父像南山青松柏,四季常青荫后人。好让男孩儿多出息,好让女儿有富荣……。”或“您像萱花长青草,一年绿满荫后人。好让家庭长进益,好让子孙享安宁……。”在新乡县,出嫁之女接到讣告后,沿途号哭,称 “哭路头”,家人接入厅堂后,哭得更为凄绝:“我的爹(娘)呵,亦无可加食(多活)十年八年,可来成子成儿呵,我的爹(娘)哟……。”

有些地方哭丧时不能擦鼻涕,任其拖到地上,显得更加悲切,叫做痛哭流涕。哭丧自古以来都有一定惯例,《礼记》中有“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人出寝门见人不哭”的记载。大多数地方也有“临丧不笑”、“望柩不歌”等说法,俗忌泪水滴在尸体上,穿寿服时不哭,盖棺安钉时不哭,深夜不嚎哭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