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狮舞,分北狮舞和南狮舞两大类型,无论是狮子的造型还是舞法都各不相同。
广州的醒狮,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南狮舞。南狮舞的出现,其起源众说纷纭。有人说始于明朝初年,人们仿造文殊菩萨坐骑狮子的形象,在习俗的节日中舞动它,以告四方生灵,不要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以祈求百姓家宅平安。另一种说法认为“醒狮”活动起源于明朝末年,最初狮舞是表现武术馆的尚武精神。无论那种说法正确,到了清朝中叶,在两广地区已经广泛流行以吉庆为主的狮舞活动可是真的了,当时广州三元里和泮塘的“狮子”最具有特色,据说过去广州的狮舞亦多出于这两个地方。
其实,粤虽为蛮地,但也有“蛮王宴汉使于百花楼,楼前设舞象”(刘恂《岭表录异》)之举。这样说来,用兽或造型鸟兽来舞蹈以助喜庆,也是古已有之。广东民间的动物舞种类繁多,如番禺、澄海的鳌鱼舞,佛山的龙舞和麒麟舞,新会的沙龙舞,粤西的熊鹰舞和貔貅舞等等。而狮舞是动物舞中最普遍的一种,加上狮与佛教有缘,其吉祥驱邪含义早为人们所接受。总之,广州狮舞的出现较迟于中原,应在佛教传到广州之后。
广州醒狮的造型有自己的演变过程。距今100年左右,即清朝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兴建在广州浮丘丹井旁边(现在中山七路)的闻名中外的陈氏书院(广州人俗称“陈家祠”)的甍饰上,就有一头瓦檐狮子(广州话)。这头狮子目圆口大,高额隆鼻,獠牙外露,眉骨外撑,鬣毛罩面,身披鳞状毛块,四肢粗壮有力,体态生动,乍看凶猛,细审慈祥。最令人注目的是这头狮子头顶上只有一个肉瘤,而无角。不管有关研究者怎样考究,舞狮老师傅的态度却很坚定,认为初期广州醒狮的样子就是这样的。
现在广州的醒狮,头上是有个角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名为“狮子”,实质是不象狮子,不象犀牛,不象麒麟,不象虎豹的四不象。对于这独角狮子,民间有多种传说,大都反映了人们希望驱邪护法、能保平安的灵狮具有更神通广大的威力这个愿望。其实,粤俗好斗,舞狮在民间广泛地开展,终于形成了许多门派,为了巩固自己的会馆,弘扬自己的声誉,于是就产生占地盘、振声威的争斗。这争斗除了在各方面进行外,直接的狮头撞狮头的打斗冲突就时有发生,所以,正如舞狮的老师傅所说:“要在狮头上安一个角,初时还是用铁造的呢!”这样,一种铁角、青鼻、獠牙、牙刷须(短髯)的打斗型狮子便出现了,广州人称这种狮子为“张飞狮”,又叫“武狮”。后来,这个角便成了南方醒狮的一种特有装饰物。
南方狮的形状,很明显是经过匠人几百年来根据民间喜爱的形象,不断地改造和创新的。狮头的造型,主要采取虚实结合的手法。所谓“实”,就是以狮形为基础:眼大、鼻大、口大,并以鬣毛为饰。所谓“虚”,就是以民间喜爱的历史上的人与物之形象为基础,或者根据传说中的神物形象,如龙、凤凰、麒麟等;或者根据历史人物的形象,如张飞、关公、刘备等等;或者根据各地民间石狮的传统模样。总之,目前狮头造型相对固定的形象,是经过千百次演变和不断地夸张、美化的结果。醒狮,渐渐成为富有民族艺术特色且寓有吉祥意义的民间工艺品。
广州的醍狮,其形象还有小异,一般都是以狮头的图案设计而有所分别。比如额头、脸面、面颊(腮)、舌头、胡须等的着色和图案不同,分别有关刀纹、螺旋纹、如意纹(采用佛教的纹饰)等等,因而也分别称为刘备狮(也叫做彩狮、文狮)、关公狮和张飞狮(此两者属武狮)。此外,还有金狮、虎斑狮,或者以产地为名的鹤(山)装狮、(香)港装狮等等,其名称之多,举不胜举。
狮头的名称不同,其舞法也不相同。舞狮艺术通过活动的醒狮,赋予它一定的性格。文狮一般七彩调和,色泽艳丽,皇帝式的红心黄边的绒球簇拥头锐(称额头锐,是额头正中一块圆形的饰物,最初用镜做成,后来用电镀铁片做的),显得庄重高贵。其舞步也要求稳健,动作略慢,显出一副气宇轩昂的样子。而那些用色稍沉,或重黑或重红,金圈白睛,铁角前伸,头锐裸露,青鼻短髯的武狮,却显得凶猛好斗,仿佛要威震百邪。其舞步矫健有力,灵活多变,举头威风凛凛,回首咄咄逼人,即使静止,也显得怒目圆睁不可一世。
广州的醒狮,真可以说是百样神态,千种舞姿。配以象征狮吼和风雷之声的大鼓、厚锣、响钹,随着乐声起伏,把狮子从酣睡到奋起的神态举止和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声威、其场面、其气氛都令人心情振奋。
舞狮造型套路很多,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喜则欢而碎步,怒则仪态万千,哀则闭睛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就是南狮重“意”的舞法。它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就步法来说,有碎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和内外转身摆脚等等,而所有的步法,常常溶汇在一个“舞”字之中。采青是狮舞活动中最精彩的高潮,它几乎可以体现舞狮的所有步法。另外,在民间舞狮,舞狮艺人既按传统的舞法又创造了许多新颖的舞姿,比如:高台莲花舞、花篮青舞、步步高舞、桥底咬青舞、狮子出洞舞、高台群狮舞、狮子跃龙门舞、双狮扑青舞等等,其花样的繁多,不能一一尽列。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
现如今小青年们闪婚的现象非常普遍,当然离婚的现象也是不在少数,当然要离婚也要找一个可以离婚的理由,本站就来为你盘点中国之最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中国最奇葩的十大离婚理由第十位:婚后还要AA制,离婚...
居住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往往体现出当地人民在长期与自然抗争中产生出的避邪、求吉、审美、实用的复杂心理意象与价值观念。甘肃民居大多也表现了劳动人民普遍的讲实际、重伦理、求功利及尊神灵的传统民俗结构...
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用来表示敬意的一种礼品。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最高的礼节。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巾。颜色很多,一般多用白色、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1.5米,最长的有4米。宽度不等。两端有穗,约6厘米。哈达...
西马村,是明代雁门关所辖的古堡之一,旧称永和堡,现在该村东堡门上方的明代石雕门额依稀可辨,永和堡等三十九堡军事防御遗迹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村距鹿蹄涧村约5公里,现居人口中百分之七八十为杨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