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绥宁民俗风情(5)

有人欢喜2024-09-03

民间剪纸 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打油茶 其主要原料是"阴米"。阴米都预先备制,制法是:将糯米拌油或粗糠后蒸熟、阴干,再用碓臼舂成扁状,去掉粗糠。打油茶时先将阴米拌河沙炒或油炸成米花备用。接着把配料花生、黄豆、芝麻等炒熟。配料没有定规,时鲜瓜菜、猪肝、虾米都可以放,还可以放些葱花、姜丝等作料。原料准备就绪后就煮茶水。放一把米在锅里炒到焦黄,再添上本地土制的上好茶叶炒拌几下加水煮沸,滤出渣子。把茶水倒进盛着米花等原料的碗里便是油茶。春节期间的油茶还要加两块手指宽的油煎糍粑。北部地区喜欢在油茶中放红薯。

油茶可称侗族的第二主食。过去,人们不仅早餐吃油茶,每顿饭前都要吃油茶。油茶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食品。特别是妇女往来,常聚于一起打油茶。吃油茶只兴用一只筷子。客人吃了油茶不还筷子,表示还要再吃;还了筷子,则表示多谢主人,不用再添了。

婚嫁风俗 “哭嫁”是苗族独特婚俗内容之一。整套婚俗主要有提亲、认亲、填庚、定期、过礼、喜期、拦门、发亲、拗礼、拦马车、拜堂及回门等十几道程序,哭嫁即在“喜期”这套程序中。哭嫁须在新娘离开娘家前半月或1月开始唱“哭嫁歌”。哭嫁歌内容很多,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弟妹、哭祖先与骂媒人等,多为诉说新娘自身遭遇与不平。哭时有新娘独自一人哭的,有姊妹兄嫂父母与亲友一同陪哭的;有新娘独在闺房哭的;由众人围着火塘陪哭的。有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的;也有独自低吟浅唱哭的等。因新娘身世境遇不同,其哭嫁内容与形式也各异。“哭嫁歌”歌词大都已成定时的五、七言长短句,并有简单的曲牌。结婚典礼的头一天,新娘要沐浴全身,行“开脸”的女子成年礼,已表示闺女期结束。同时,还须请来未婚女子9人,加新娘共10人,入夜及围坐拉歌、对歌,多以对唱、联唱、猜猜调等形式盘古论今,欢娱达旦、热烈祥和,是谓“陪十姊妹”。待次日,新娘梳洗完毕,即由哥嫂等背出闺房,于自家堂屋中的斗上踩脚印后,换上男方家绣花鞋,持“露水伞”,与鼓乐声中由新娘家来人迎去。在婆家“拜堂”后“回门”,整个婚礼遂告结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