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绥宁民俗风情(4)

有人欢喜2024-09-03

雕蜜饯 湘黔边境,经常发生苗民反抗朝廷或聚众起事,历代朝廷都对其进行了严酷的镇压。由于这一带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争夺的要地。在历次官兵与苗民的交战中,苗民利用铁器制成细小锋利的箭头,暗藏在身,躲在树林中射击抵抗官兵。没有战事时,女人们就用这种细小的利器将本地四处皆有的各类瓜果,特别是冬瓜和尚未生出果肉的柚子,切成薄片,以树木花草、飞禽走兽、各类常用器物为模型,依样雕刻,再将雕有图案的瓜果通过碱化、蒸煮、去异味,用白糖或蜂蜜浸渍、晒干后,存放于干燥、密封的器皿中,以便长期保存,用来作为男人出征前祈祷神灵保佑的供品。供完后便大家分而食之,以增加灵气,求得神灵保佑能大胜而归。雕刻蜜饯用的细小锋利铁制利器,战时成为抵御官兵的秘密武器,平时便成了巧妇雕刻蜜饯的工具,而雕成的蜜饯因是用暗藏在身的铁制细小锋利秘密箭头雕制而成,因此用其雕制成的食品当时被称作“蜜箭”。每次朝廷出兵与苗民作战,都被这种利器打得落荒而逃,一谈到与苗民作战,官兵们都时常被吓得战战兢兢,最后朝廷不得不承认“蛮夷只能绥抚,不可侵扰。”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解放初期的剿匪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湘黔边界才逐渐趋于稳定,人民的生活也逐步得到改善。同时苗民雕啄的“蜜箭”由于味好形美,深受群众的喜爱,雕刻工艺被一代一代地流传和加以改进。它的用途也被逐步扩大,无论红白喜事、求神拜佛,必拿“蜜箭”作贡品。宾客到家,主人家在奉上一道可口的香茶时,茶盘中少不了“蜜箭”,宾客走时,还要赠送几包,以示客气。雕刻“蜜箭”需耐心细致,心灵手巧,所以“蜜箭”也成为当地年青人谈情说爱的定情之物。当姑娘、小伙到了谈情说爱的年龄时,小伙会按风俗请媒人到姑娘家说媒。如果是姑娘相中的人来说媒,姑娘必定会拿出自己亲手雕制的“蜜箭”给媒人品尝。如果媒人吃不到“蜜箭”,那肯定会没戏了,媒人便会知趣地离开。“蜜箭”成为当地寻常百姓的普通食物后,“蜜箭”才被改称为“蜜饯”。

近千年来,从特殊环境中产生的蜜饯不仅得到广为流传,而且蜜饯的造型各异、花样繁多、美观大方,各种雕刻品搭配装盘,可构成“动植物齐乐幸福多”、“福禄寿喜”、“金玉满堂”、“龙凤呈祥”、“喜上眉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年年有余(鱼)”、“鸟语花香”、“鱼跃水欢”等图案,艺术欣赏价值很高,食用清甜可口,爽心悦目,瓜果味纯香,是群众馈赠嘉宾的上乘食品。

“炎炎夏日清凉院,老妇俏姑雕蜜饯。绣花刀刃果身游,花鸟鱼虫灵活现。女儿欲嫁如心愿,蜜饯晒干藏玉罐。明春花轿上门来,待客茶端亲友面。”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