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狂欢精神。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规模庞大,金光璀璨,极为壮观。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民国时期规定,元宵节前后三天为灯节,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残灯。这一习俗在德州至今不衰。
过去,德州举行灯会三日(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节前三天就着手准备,四门(城门)披彩,主要街道上的商行、店铺修整一新,沿街官衙、工商各界门前、沿街店铺门口都张灯结彩,五颜六色、争奇竟巧、各式各样的灯笼布满街市,彩灯的花样繁多,有内容连贯的套灯,有形态各异的散灯,有端庄华丽的牌坊灯,还有变幻莫测的盒子灯,供人们观赏。德州有:“十四看灯火,十五看灯芯,十六看灯头”之说。南门城内外,男女老幼、人山人海,观灯的、看焰火的、看民间文艺的、熙熙攘攘、欢声笑语、热闹异常。灯节之夜燃放焰火,是古老德州的传统活动,最引人入胜的是燃放“盒子灯”。盒子灯是德州特有的,是由民间艺人高手专门扎制的,其中:清中后期德州老艺人许茂林扎制的较为出名;清末期许炳武扎制的较多。盒子灯是一种大型迭套灯,灯中有灯,一盒多达15种。燃放时,用一高杉杆将盒子灯高高吊起,点燃灯底药捻,它在夜空中闪闪发光,一幕幕地闪烁出一套套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的美丽图案和一串串闪光的字幕。其图案、字幕样式繁多,图案以《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聊斋志异》和《红楼梦》里的人物故事为内容。由于制作精巧,内容丰富,情节连贯,观灯就象看连环画一样,有静、有动、有声、有光,燃烧着缓慢地从高空中飘落,变幻莫测,真是巧夺天工之妙。建国后,各届政府都先后举办过大型灯会、焰火晚会。每当元宵节夜幕降临,城镇沿街便灯火辉煌,火树银花,彩灯高照。机关、工厂、企业各单位制作的巨型彩灯花样繁多,布满州城,从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集中展示三天,规模空前,深受人们喜爱。
德州最后一次放盒子灯,是1959年建国十周年国庆节晚上,在市展览馆西侧空地上(东方红旅馆现址)燃放的,内容以字幕为主,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一定要解放台湾!”等图案。
德州还有猜灯谜的习俗,“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元宵之夜,猜灯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全区的大街小巷,城乡民间玩艺儿全部出动,锣鼓喧天、唢呐齐鸣,村村镇镇扭秧歌的、演社火的、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州城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划旱船、跑毛驴、踩高跷、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
每年的正月十三日,德州北厂老奶奶庙的道士、尼姑、村民组成仪仗队,用八抬大轿抬着北厂老奶奶的神翕及金身塑像,锣鼓喧天、笙乐齐鸣,队伍浩浩荡荡,进北门,出南门、过南关街,直至玉皇阁,给玉皇大帝和德州泰山行宫娘娘神拜年(传说:玉皇大帝、泰山老奶奶与北厂老奶奶是亲姊妹仨)。仪仗队所过之处,沿街各店铺,张灯结彩、香火缭绕、摆上供案供品以迎之,看热闹得人们,前呼后拥,填街塞巷,人山人海、热闹异常,声势浩大,场面好不壮观,从清晨四时到下午六时“銮驾”才返回北厂。
德州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也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旧时,每到元宵节,民间各家自己做“元宵”煮着吃。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区各商家,从正月初一日到十五日前后,都有大量的元宵出售,民间把元宵当作走亲访友的礼品。元宵夜家家煮元宵吃,象征着“月圆人圆,事事如愿”,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乡间还有饮酒吃饺子的习俗,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亦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等等,是山西民间夏季最隆重的节日。端午节吃粽子,是山西省城乡人民传统的习俗。包粽习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传统粽子以黍米为馅...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
重庆城西沙坪坝有一古镇,名磁器口。磁器口水码头历来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重庆城的通邑大埠,南来北往的船只都泊这里,水码头舟楫如林,热闹非凡,街市店铺兴旺,商贾云集,古镇磁器口由此而占尽了一江的...
在宜兴窑场丁蜀地区,在民间流传最广、最深、最普遍的故事,莫过于「东坡提梁壶」。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吃茶,对吃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
在南阳,正月初一至初五,正月十四至十六日,有舞狮子助兴之风俗。狮子班到生意店铺或住户家,舞乐一阵儿,并由领狮人念唱“狮子讨封歌”或“狮子唱彩曲”。“讨封歌”为:狮子到门前,四季保平安。狮子蹦一蹦,今年...
从来茶道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一定要倒热的,所以如果是满杯客人用手端水有可能在拿动的过程中溢出杯子而烫到手,既无法饮用又容易受伤。而俯下身子用嘴直接喝,有点象是牲畜在饮水,不方便又不文雅。所以视倒...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澳门回归时,闻一多诗作《七子之歌·澳门》改编的这首歌打动了无数人。也让闻一多这组此前不那么受重视的诗歌作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其实,这首诗在...
阿拉伯人相信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是通过慷慨地送礼建立和提高的。他们通过别人的评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赠送者如果使阿拉伯人增强了自信心肯定送了件好礼品。为了业务能顺利进行,互赠礼品是非常重要的。莱麦丹月—伊...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遗产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在东北的吉林有一处世界遗产却名气不大,没多少游客。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点。该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海南主要的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