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潮州人过端午节

半夏的溫柔2024-09-20

潮州人过端午节

端午又称端阳,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故潮州民间俗称“五月节”。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民间最通行的说法,都说是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杀,楚国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划舟投角黍于江中,这种风俗慢慢流传开来,成为节日。南朝梁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传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的记载。现代学者对这个节日的起源,又有另外的解释。

有的说,节日起源于吴越民族的龙图腾崇拜;有的说,节日起源子商周的夏至日;有的说,节日起源于上古恶月恶日的禁忌。这些学者指出,现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远比屈原的传说要古老,并对这些习俗的起源,作出比较科学的解释。其实,端午作为一个民俗节日,它的起源总是与原始崇拜和禁忌活动有关;在汉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个节日杂糅了来自不同地域、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各种民间习俗;而屈原的故事,正好为这些古老习俗的整合提供了一个历史的构架;所以,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广为流传,也就顺理成章。

唐宋时期,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内容,已经基本固定。今天潮州五月节的民间节日活动,有许多还保留着唐宋旧俗。例如,顺治《潮州府志》说:

端阳,插艾蒲于门,艾形虎,又设角黍,采百草为汤以浴……其竞渡如旧俗。

各县《县志》记载大抵相同。

端午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花、浴药汤的这些风俗在唐宋时已经习见。

潮州人过端午节

赛龙舟,在古老的岁月里,应该是龙神或者水神崇拜的一种仪式。到唐宋,这项活动就具有很浓烈的节日娱乐的色彩。中唐张建封有《竞渡歌》: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刀。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赏罚,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全唐诗》第五函第一册)

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当时龙舟竞渡的场面:江上两舟争夺锦标,棹影翻飞,鼓声鸣雷;两岸观者如云,倾心投入,呼喊助威;地方官员也到江边观看竞赛,与民同乐。《增补武林旧事》卷三记述了南宋时西湖的龙舟竞渡,与《竞渡歌》的描写几乎毫无二致:端午那一天,有六条龙舟参加竞赛。湖心立了一根标杆,挂着彩缎、银碗、钞票,夺得锦标者优胜。这一天,盛况空前,“画舫齐开,游人如蚁”,杭州府的长官都亲自到西湖边的一清堂节制秩序。

潮州旧志记载,端午节“好事者竞斗龙舟,具银牌,插彩旗,江心悬之,听龙舟竞取,曰夺锦标” (乾隆《澄海县志》),而“官府士夫各设酒馔往观”(乾隆《揭阳县志》)。可见,明清时期本地端午节日盛况,与上面描述的唐宋情景,基本相同。潮汕地区的赛龙舟,也有些本地特点。一是赛龙的时间颇长。光绪《潮阳县志》就说,自五月“朔日,村村金鼓喧阗,谓之转龙船鼓。……自此,江浒竞渡几一月”。二是有一定的祭祀仪式和某些禁忌。平时,龙舟收藏在乡村的社庙里,舟上的龙头被卸下供在神案上,尊称“龙头爷”,到农历五月,龙舟下水前,要先焚香祷告;五月底,将龙舟“请”进社庙,要具牲祭拜,如果那一年夺标优胜,祭品会特别丰厚。这些特点,或许是百越遗俗。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