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清明节的儒学传统

纸鸢栀年2023-07-09

清明节的儒学传统

自从“清明节”成了法定假日,似乎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放假”和“旅游”,也就是“踏青”了,尽管“踏青”也是清明节的习俗之一,但我们不能厚此薄彼,忘了“扫墓”。

所谓“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也就包括个人、家庭、国家的清明。清明本身就体现了个人、家庭、国家的和谐。而“踏青”“扫墓”等习俗体现了从自身的“修身养性”,到对亲人的“孝”、“礼”,到对国家的“忠”。

人的清净明洁:“修身养性”

“清明”,也就是说人的内心和身体要清净明洁。既有精神上,也有身体上的。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出自《礼记·大学》,意即人要以“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为本。《礼记·大学》中还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强调以“修身养性”为最根本。每到清明节,我们都要反省一下自己过去的为人如何,未来需要怎么办,提醒我们要“吾日三省吾身”、“修身养性”,在未来的日子中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达内心的清明。

对物质的追求、对电子产品的依恋使我们忘记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在清明节,“踏青”这一习俗,也正是让我们放下追逐物质的疲惫的身体和心灵、沉浸于虚拟世界的迷茫,挣脱束缚我们的牢笼,复得返自然。

家的清净明洁:“孝”与“礼”

“清明”,也就是说家庭的和谐无争,清明节的“扫墓”习俗也蕴含着儒家的“孝”与“礼”。

扫墓,也就是祭扫坟墓,返本追宗、缅怀先人的仪式,“尽思时之敬”,抒发思念之时的敬意,对死者表示悼念。是对祖先精神的传承,对祖先的感恩、敬畏,其中蕴含着“孝”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文化的主要内涵。

扫墓需要清洗、跪拜等礼仪,提醒人们尊敬已逝的人。这一习俗也被并入“五礼”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祭奠死者,也是为了传承“孝”和“礼”,从而更加珍惜活着的亲人。

国的清净明洁:“忠”

古代说“忠孝两难全”,在现代已经基本可以两全了。古代往往说“忠孝并举、孝廉并举”,孝能促成廉。遵循了祖先留下来的“孝”,就遵循了祖先传承下来的“廉洁”。人人能够廉洁,国家也就更清明。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习俗,遵循传统,不忘初心。

“清明节”之所以被列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是因为它与我国的儒学传统紧密相连,“孝”、“礼”、“忠”,以人为本,做好修身养性,才能更好地孝敬亲人,“齐家治天下”。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