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江津元宵节民俗

不懂我的爱2023-08-07

江津元宵节民俗

江津古为江州、江阳,有着1500多年的建县历史,是长江重津和有名的滨江古城。历史积淀深邃、文化底蕴厚重、节日民俗浓郁为巴蜀之闻名。以元宵节为例,其民俗活动可谓丰姿多彩,充满了巴渝风情……

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天夜晚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之夜,人们对此加以庆祝,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民间的传统是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点起众多彩灯,以示庆贺。所以元宵节又称灯节。晚上,大家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真乃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清末著名巴蜀才子、被今人誉为联圣的钟云舫在《振振堂联稿》中,有“上元节祭祀楹联七十七副”。钟氏在自注中说:“邑中惟此最宏阔,每会(元宵灯会)须联百余道,余为首事,故多拟备用”。晚上,全江津城的人都会根据自家的籍贯凭“牌子”进入天上宫或南华宫或万寿宫或禹王宫等,先是听会首宣读祭祀典文,三跪九叩。再是聚餐共叙乡情。最后是看戏班演出和猜灯谜、观灯会。全城张灯结彩,鼓炮齐鸣。钟氏楹联描写了元宵节燃灯放焰、喜猜灯谜的热闹场面。

其一:

昼夜观灯,夜夜夜灯灯不夜;

大明生月,明明明月月常明。

其二:

仙侣赏花时,齐天乐,唱出声声慢;

月底修箫谱,百字令,流成滴滳金。

其三

文物衣冠,济济一堂开圣会;

管弦钟鼓,喁喁八闽播乡风。

民国版《江津县志·风俗志》云:“灯会至初八日起十五日而极盛,是夜谓之元宵,又名上元,通谓之灯节,游人络绎彻夜不断,妇女尤多,半夜后又有偷青之俗……”所谓偷青,就是三五人相约在元宵节半夜后窜到附近菜地偷摘蔬菜“煮食之”,这时只要听到菜园地主人在大骂就认为是吉利的。当时还有偷取他人房檐下的檐灯送人之风俗,“送人者谓可生子”。

江津人又将元宵节这天叫过“过大年”,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地方,“大年”其实是指腊月的最后一天即除夕这天,称作“大年三十儿”。元宵节又有“送年”之意,表示十五天的春节已过完,在这十五天里,亲来戚往,家家都有许多剩菜剩饭,十五天了,这些都会发霉变质,它所形成的“红绿诸色视之以占年内丰歉”,这天必须将这些残羹冷炙倾倒掉,这是去故纳新。送年后“乃各就职业”,大家都从节日的余兴中解脱出来,各安生理,各干各的行当。

历史的长河虽然穿越了时间铺陈的沙砾之滩,流淌到了今天,但“元宵节”这个充满风情的节日,仍然是我们最为所嗜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江津人民推陈出新,弃其糟粕,使这个节日的民俗活动飞溅出诸多时代浪花。“元宵节”偷青等习俗早已不复存在。但在我们江津,元宵节这天这走亲访友,拜望老人等习惯仍为风行。 镇街文化站都要举行文艺演出,多年来文化馆、工人俱乐部、学校和街道文化茶园内举行的以猜谜语为主的游园活动,就是当年“元宵灯会”的演绎。几江、石蟆、白沙、塘河、中山等每年元宵节组织的川剧座唱,成了当地这个节日活动的最大报单。

科技的进步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又给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喧染出浓墨重彩。这天,每个人的手机都会收到亲朋好友发送来的“元宵节”祝福短信,它成了一个全民性的节日祝福活动,其语言经典可爱。诸如“盏盏花灯报元夜,岁岁瑞雪兆丰年,玉烛长调千户乐,花灯遍照万家春,祝您元宵节快乐!……”、“圆圆的圆圆的月亮的脸,甜甜的甜甜的鲜灵的汤圆,满满的满满的盛给你一碗,装上我美美的美美的祝愿,元宵夜你要笑开颜,祝您好运好梦伴一年!”等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