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初七为七姐诞,又称乞巧节。传说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佳期。每年“七夕节”,岭南地区市民都有陈贡案、摆巧物、拜“七姐”的传统习俗。而岭南水乡城镇对“七夕”尤为重视,并逐渐把“七夕节”演绎成了具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的“乞巧节”。
具有悠久制作“七夕贡案”历史的水乡望牛墩镇,每逢“七夕节”前夕,全镇各村都通过传统的“赛巧”习俗,以手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七夕贡案”进行集中展示。
在望牛墩,每到七月初六夜,姑娘们都会在村中祠堂摆设贡案,陈列巧物,以自己手工制作的各式各样贡品,拜祭“七姐”,相互“赛巧”,展示心灵手巧、蕙质兰心。
“七夕贡案”布景独具匠心,融汇了雕刻、刺绣、绘画、手工制作等传统民间艺术手法,加上以五谷丰登、鹊桥相会等喜庆和谐的景点摆设布局,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据悉,该镇民间艺人制作的“七夕贡案”主要以各种普通生活用品为制作材料,如米粒、豆类、鸡蛋壳等,通过精巧手工展示心灵之美。该镇“七夕贡案”已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着手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望牛墩镇自五代以来民间就有过七夕节“做贡案赛巧”的传统习俗,当地的乞巧风俗历史悠久,曾获“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称号,七夕贡案被列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七夕贡案旨在向织女乞巧,重在“巧”字。所有的工艺品都是用各种身边的平常物品制作而成;以牛郎织女浪漫爱情故事为主线,取材均源自生活中常见废弃物、农作物等元素,如泡沫、毛线、谷物、瓜子等,变废为宝,且为作品平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如今,人们在制作“贡案”中大胆创新,融入声光电等现代元素,作品也更加与时俱进。
望牛墩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和分五个部份进行:
一是家庭式,一家一户,以一张八仙台摆设;
二是七家姐妹联合式,七个姑娘共摆一台,多用2至8张八仙台摆设;
三是以全村“轮猪”形式筹集资金,即集体出资买猪苗多头,各家各户轮流喂养,初六前杀猪作资金。
初六夜,望牛墩镇的姑娘们都会在家中放置一张“八仙台”,铺上一张大红布,挂上神围巾,摆上七种鲜花、七种水果,摆上自己别出心裁制作的巧物,形成“七夕贡案”,在交子时辰,穿上新衣服,带上新手绢,净手焚香,口念祭文,七人结成一队,拜祭“七姐”。姑娘们通过手工制作的贡品,相互乞巧、赛巧,祈求得到人神的共赏。
五个部份:
一是茶酒斋饭,取用传统祭祀的必需品,意请“七姐”下凡享用;
二是龙狮贺节,制作龙、凤、狮等民间吉祥物,把随音乐不断上下摆动的龙、凤、狮舞,摆放在中间,充满节日的气氛;
三是五谷丰登,用大米、红豆、绿豆、玉米、花生等制作“五谷丰登”,表示人间丰衣足食,更以手工制作七种花、七种果、七双绣花鞋、七张台椅、七套衣服,贡给七姐,同享人间幸福;
四是鹊桥相会,手工制作的牛郎和织女模型,在鹊桥相会,重现爱情的经典场景;
五是拜祭香烛,在农历七月初六交子时辰(11点)开始,在贡案前,举行拜祭七姐仪式。
有关“七夕贡案”的活动,民国民俗学家、篆刻家邓尔雅就有《癸亥(1923年)七夕竹枝词》记载东莞家乡风俗云:“纸醉金迷斗巧工,民间俗尚仿深宫。改将七夕从初六,南国犹存五代风。”并注:“七夕改为六夕,始于五代。以七夕诸大臣须赴宫乞巧会也。”清末探花陈伯陶主编的《东莞县志》也有记载:“七月七曝衣、书。其夜,女儿夜穿针、结彩,为乞巧会”。
由此可知,东莞乞巧节历史悠久。为给这一民间艺术重新注入新的生命力,由望牛墩镇政府主导下分别在2004年和2006年组织举办两届大型“乞巧节”,21台和23台“七夕贡案”在望牛墩镇文化广场集中摆放,吸引了周边镇区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赏外,闻名莞邑大地。
此外,望牛墩“七夕贡案”通过参加“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被广东省博物收为馆藏,为此“七夕贡案”的影响越来越强,范围也越来越广。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