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泽语氏2024-01-26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年轻人一般只知道端午节吃粽子,其实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煮鸡蛋、赛龙舟、沐兰汤、带葫芦……今天盘点端午节的15个习俗,看看你知道哪一个!

1、吃粽子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2、煮鸡蛋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在胶东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样不可不吃的东西便是鸡蛋。关于端午吃鸡蛋的民俗,民间还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总要溜到民间播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做母亲的对此十分心疼,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

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3、赛龙舟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4、沐兰汤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5、带葫芦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芦还用作除病之用,只须挂在病者的床尾或摆放在病者的睡侧。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气,使其快速的好起来。

6、系五色线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节当天把彩色丝缕拴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和脖颈上,据说可以避邪和防止五毒近身。这种彩色丝缕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来,丢进河里让水冲走。陕西地区的传说认为这和药王孙思邈的事迹有关,将花线丢进河里,等于百病也被带走了,具有送灾的性质发展到现在,一般都用绣花用的丝线,颜色多且艳丽,用色比较灵活,多则十多种颜色,少则二三种。用什么色也很灵活,有些人手头有什么色就用什么色。等到五月五日这一天,大人小孩都戴上彩缕,走到一起时都会比比看谁的更漂亮,颇有情趣。当然比较讲究的人家依然是用五色线。

7、悬钟馗像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8、游百病

端午节15个传统习俗

游百病又名“走百病”,流传于陕北各地的农村,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的一项健身运动,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游百病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平时忙地里忙家里,看小孩敬老人。十六是“大赦”,地里不管,家里放下,小孩拖上,老人扶上,倾家外游,不图升官发财,图个吉利,大人小孩百病不生。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