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打小人”是中国传统风俗之一,曾经广为流传,现只多见于香港客家及非客家聚居区。每到惊蛰日,神婆们便装备十足应客人要求将“小人”痛打一番,务求新的一年事事顺意。惊蛰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百虫因此又应声而起,四处觅食。中华先民惊蛰日会手持清香,烟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虫蚁。这个习俗后来被延伸为惊蛰日开始,“小人”愈来愈多,更演变成不顺心者便如拍打蚊虫般拍打对头人,此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打小人的同时,香港客家也祭老虎求平安。惊蛰日又称作“白虎开口日”,白虎乃民间凶神之一,也于惊蛰期间四出觅食,大家为求平安,便在惊蛰日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用纸绘制成一只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寓意其吃饱后不再咬人。时至今日,这已变成打小人的一部分,意谓在祭白虎之后,小人不再张口说人是非。
又一说白虎乃百兽之王,惊蛰日拜祭白虎,便能够镇压害虫及驱除百邪千害,免除毒虫之祸害。相传惊蛰日这天,于白虎面前打小人,小人便会被白虎制服,以后再也不能兴风作浪。拜祭白虎仪式最重要的便是预备一只老虎,把肥猪肉贴在老虎头上,再用猪红及肥猪肉供奉,因为相传白虎十分喜爱吃猪的。
“小人”是指那些喜欢挑拨离间,惹是生非的人,亦可象征无故惹来的是非或恶运,而通过打小人的仪式,以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打小人的用品,主要有小人衣纸一份包括一对男女纸人、一只白老虎、金银、香烛及祭品,祭品包括:猪肉(用来祭祀白虎)、花生、生果、酒水、鸡蛋及五色豆等。此外,亦有一些打小人的,会用红纸剪成一些纸锁链、纸剪刀及纸尖刀等,用来惩治小人。此外也印有猪、蛇,朱雀、销链及扫帚的图像各一。据说猪是懒惰小人的象征,蛇是心肠狼毒的象征,虎是残暴小人的象征,朱雀是搬弄是非的象征,销链是用以将小人销着,而扫帚是用以将小人扫掉。
打小人的最佳时间是惊蛰日傍晚七点,地点则一般在阴暗的地方进行,例如桥底。在香港,铜锣湾及湾仔之间的鹅颈桥便成为了打小人的热门圣地。每逢惊蛰,都有不少神婆前往当地的土地庙、桥底进行打小人活动。
打小人就其目的而言可分为事前预防的消极性巫术与针对特定人士的积极性巫术,就其仪式则为模拟巫术与接触巫术之混合。
整个打小人仪式可分为八个部分:
一、奉神:准备好所需的物品之后,就把它们放在路边,之后就可以开始打小人了。首先燃点香烛对神供奉,假如适逢酬神的日子,人们亦会带备金猪、烧肉、鸡、红鸡蛋等供品来酬神。打小人的神婆多邀请观音菩萨,以企望观音附身,使打小人变得更为有效。
二、禀告:接着把男女小人衣纸取出,并剪成心目中那个小人的形状,讲究的话,可剪贴上眼睛、鼻子及口舌等。在小人身上写上小人的姓名或时辰八字及地址,如有照片或衣服物作更佳。
三、打小人:利用各种象征物如委托者或施术者之鞋、宗教象征武器甚至是香枝或香烟等殴打、伤害小人纸。小人纸分为小人纸、男人丁、女人丁、五鬼纸等。亲自打小人者,一般脱下正穿着的鞋子,用鞋底将小人痛打。打了一会儿后,就把纸剪刀放在小人的口舌上,意思剪其舌头,令它不能再搬弄是非。接着又把纸尖刀放在小人的肚子上,代表剖其腹,取其黑心挖出来,接着再用纸锁链,把小人脚锁着,不准他到处乱走。然后继续用鞋把它痛打一顿,口中念念有词,例如“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无得透(呼吸);打你只小人手,等你有手无得郁(动);打你只小人脚,等你有脚无得走……”等等咒语。
四、祭白虎:若在惊蛰日打小人则须祭白虎。以黄色的纸老虎代表白虎,纸身画有黑色斑纹,口角则画有一对獠牙。祭祀一般是使用小块生猪肉沾上猪血,放入纸制白虎口中(喂纸老虎),当老虎吃饱后便不会再伤害人。而拜神婆亦会以肥腻的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纸老虎口中充满油水,使其不能再张口伤人。有些地方祭完白虎之后会将纸制白虎烧掉或用铜剑将纸制白虎的头切掉。
五、化解:将一切污蔑、灾害等象征物如芝麻、豆子等小物体或烧纸船、百解灵符等火花,以消灾解厄。一般是打完小人后,就把纸老虎压住纸小人,连同小人衣纸一同火化,把五色豆撒向燃烧中的小人衣五鬼纸中,或撕烂撤向山坡下公路旁或埋于泥土中,整个打小人的过程就完成了。化解小人就是将一切污秽、灾害、凶险等不吉利的东西消除。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撒芝麻、绿豆、红豆、黑豆、花生或米等,目的就是要让小人走散。另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焚百解灵苻、解灾纸、纸船、路票、神魂执照和解灾纸都是希望消灾解难所用的符疏。纸船是用来将不吉利的东西载出大海。而路票与神魂执照都是用作超渡鬼魂,希望其不要再来骚扰。其祝词为“等他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逢凶化吉……”。
六、祈福:祈福许愿就是希望从此趋吉避凶、转行好运。祈福最常见的方法是接贵人,以红色的贵人纸为委托者祈求贵人帮助。例如拿起贵人纸在空中舞动或在事主身上挥来挥去,或把单贵人及单禄马贴在墙上。单贵人是一张剪成人形的红纸,其头部有时作双金钱的形状,代表贵人。贵人可以带给事主福气。贵人是骑着绿马而来。单禄马是一张剪成马形的绿纸,象征着“禄马扶持”、带给事主财富的意义。其祝词为“打完小人接贵人,贵人扶持,得心应手,横财就手,想什么得什么……”。接着将小人纸和贵心纸一起贴在墙上。贵人纸头上脚下,而小人纸是头向下脚向上地贴在贵人纸下,象征着贵人将小人踏于脚下加以控制。
七、进宝:将元宝、金银纸等焚化供奉鬼神。
八、掷筊:将两个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向外弯出的“筊”掷出。两块平坦向上则为“阳筊”,俗称“笑筊”,两块都向下则为“阴筊”,一下一上为“圣筊”。出现“圣筊”则表示仪式完成。
打小人志在发泄情绪,让那些无故惹上是非或受了委屈,又无从发泄的人,透过这种活动来渲泄情绪,所以打小人随了由专业的小人婆主持外,亦可以自己亲身落场,打得痛快,亦有减压及平衡心理的作用。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