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是一年中最后的活动。民间传说在上古的时候,老天爷在除夕与正月初一的交替时分会向人间撒下大量的金银珠宝。所以人们都守着不睡,等天门打开,金银从天而降。后来由于人间贪心不足者越来越多,老天爷一怒之下,就不再撒金撒银,但守岁之俗却一直保留下来了。守岁之俗,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记》:“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后来,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说:“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守岁之风究竟源于何时,《秦中岁时记》说“疑自唐始”。这不足以断定。据文献史料记载,守岁最晚在晋代就已存在了。晋周处《风土记》载:“蜀之风俗,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到南北朝时已成普遍风习。南朝时梁朝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岁暮,家家具肴蔬诣宿岁之位,以迎新年。”这里的“宿岁”就是“守岁”。
到了唐代,此俗已经盛行了。唐代诗人给我们留下的许多守岁诗篇,足以显现唐代守岁之风的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的佳句: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唐高宗也曾写有《守岁》诗(第六句缺一字):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花馀凝地雪,条含暖吹分。绶吐芽犹嫩,冰□已镂津。薄红梅色冷,浅绿柳轻春。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迎送两交节”,就说的是守岁之夜包括“除夕”和“岁旦”两个节日。
杜甫有《杜位宅守岁》诗: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白居易《客中守岁》诗道: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宋承唐风,“守岁”尤盛。周密《武林旧事》中说:“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至夜贲烛糁盆,红映霄汉,爆竹鼓吹之声,喧阗彻夜,谓之聒厅。小儿女终夕博戏不寐,谓之守岁。”宋代大诗人苏轼《守岁》诗对当时的守岁作了如下描述:欲之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诗中生动地写出了儿童参与守岁的情形。宋范成大《分岁词》中集中反映了“分岁”的风俗:质明奉祠今古同,吴侬用昏盖土风。礼成废彻夜未艾,饮福之余即分岁。地炉火软苍术香,饤盘果铒如蜂房。就中脆饧专节物,四座齿颊锵冰霜。小儿但喜新年至,头角长成添意气。老翁把杯心茫然,增年翻是减吾年。荆钗劝酒仍祝愿,但愿尊前且强健。君看今岁旧交亲,大有人无此杯分。老翁饮罢笑捻须,明朝重来醉屠苏。
分岁是除夕祖祭之后分享供品的风俗。诗中描述祭祀过后夜未深,家人开始分享祭祀之佳品。苍术药香弥漫堂室,装盛食品的木盘成格,好像蜂房一样。小孩子特别高兴,他们盼着新年的到来。老头举杯饮着美酒,但心里却很茫然,因为天增岁月,自己却年寿减了一年。老伴劝酒祝愿老头身体康祺。此时,老翁饮罢满心欢喜,明晨还要来个“醉屠苏”。把除夕欢乐的局面描述得十分动人。到明清时,守岁之风不减唐宋。清王三聘辑《古今事物考》中载:“岁终一日为除日,夜为守夕。宋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夜祀其先,长幼聚欢,祝颂而散,谓之分岁。”守岁一般有两种含义:对年长的人来说是“辞旧岁”,含有珍惜光阴之意;对年轻人来说,有为父母益寿延年的祈祷。因此,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须守岁,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古人守岁,还要留一些守岁饭,待到正月十二日那天,把它撒到大路边或街道旁,取其吐故纳新的意思。守岁,光坐着会打瞌睡,人们便吃些瓜果茶点,或举杯小酌。梁朝的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中写道: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浮梁民间除夕守岁最讲究“灯照火旺”,认为除夕灯火辉煌,则来年的日子定能红火兴旺。所以家家户户除夕之夜都要在香几桌上点燃一对大红蜡烛,名为“守岁烛”,也称“镇堂灯”,这对蜡烛一夜点到天亮。还有很多人家在家中前大金屋柱上和门口挂上点燃了红蜡烛的大红灯笼,使屋内屋外红光普照,喜气洋洋。守岁时点燃明亮灯光的风俗也叫做“照虚耗”,意思是把屋宅内各个角落不吉利的东西都照跑,以祈求新年大吉大利和万事如意。古代,浮梁人守岁多在屋内“围炉而坐”,炉中生有炭火。也有些地方还在院中或门前空地上燃烧松柴,松柴含油,烧起来噼啪有声,形成了一道火的奇观,既为新年增添了热闹气氛,又达到了燃点庭燎以驱逐“年”和山魈恶鬼的愿望。不仅如此,浮梁乡下除夕夜还要发散灯“烧旺火”。这种灯系用一种表芯纸裁成一条条长条,对折起来后,一头拧成纸捻,另一头则拧成一个十字口子,做成支架,然后用茶油或菜油将纸灯浸透,安放在大门、后门、隔间门门槛、米桶、水缸以及道路、鸡笼、猪栏、花台、篱柴门、厕所等处,连去猪栏、厕所的路上也要安放很多盏,点亮以后,整个村庄如同坐落在一个火的海洋里,红光冲天,生机盎然,不仅能驱邪求吉,也更衬托出除夕夜的炽热氛围。浮梁农村的除夕夜还有几件重要内容。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