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端午节被定为法定假日起,一些淡出人们生活的端午习俗被人们重新捡起。端午节是春末夏初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据说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20多个,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粽子节等。
阴历五月,包头民间称之为“恶月”,亦曰“恶五月”,有“善正月,恶五月,不好不赖三四月”的俗谚。在五月里,包头人的忌讳非常之多,不搬家动土,不嫁娶收拾,凡事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动作,颇有躲灾避难的意思。
五月何以要叫作“恶月”或“恶五月”呢?却是自古即有的说法。《太平御览》卷二二引董勋《问礼俗》曰:“五月俗称恶月,俗多六斋放生。”既要斋戒,又要放生,都是为了洁身自好以求吉。董勋为汉晋时人,可见恶月之称由来已久。
因此古人所谓端午节,其习俗,多半是为了趋吉辟邪,至于纪念屈原云云,是后加的变通性内容。考察包头民间的端午节习俗,完全可以证明这一说法。包头民间的端午节习俗内容丰富,主要围绕防毒祛邪展开。
旧日的包头,在端午的清晨,都要饮雄黄酒,以防毒虫和时疫的侵袭,同时要在幼儿的耳鼻等处涂抹,防止蚰蜒、蜈蚣等钻入,还要在孩子的额上点朱砂点、雄黄点,也是防毒辟邪的意思。
端午饮药酒,其历史甚为久远。孙思邈《千金月令》曰:“端午,以菖蒲或缕或屑,以泛酒。”至于饮雄黄酒,清顾禄《清嘉录》卷五曰:“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清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及《燕京岁时记》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说明这一风俗不仅形成历史长久,流行范围也很广。
端午日,包头乡间民众都要在太阳未出时到田野去采艾草,然后将采回的艾草悬挂在门头上,以防邪毒的侵入。或者要煮艾叶以洗浴,一些妇女,则将艾叶插于耳朵之后,或编成人形、虎形,插饰在发髻鬓角。艾草晒干之后,多数也都贮藏以作药用,到蚊虫肆虐时,则用以燃熏,效果良好。又包头民间传说,端午这天正午时分所采的百草,都可作药,而且药性绝佳。
端午采艾或以艾辟邪,是从古至今不变的风俗。包头民间之以煮艾水沐浴,与古之浴兰相似,而于露水中采艾草,颇有古代蹋百草之遗意,也是借露水的清凉消除毒热的意思。
与南方端午节吃粽子不同,包头民间在这一天吃凉糕。凉糕用本地特产的黄米发酵熬煮做成,晾凉之后,切块而食,黏而不腻,具有特殊风味。之所以不吃粽子,主要是本地并不生产糯米,也没有粽叶可以利用,也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办法。而且凉糕性凉,是暑热之中的宜节食品,所以广受民众欢迎。
端午日在古代亦谓之五毒日,是各种毒虫毒性最为猖獗的时候,所以民间就通过供神等手段来降伏毒虫。在古代,有贴天师符的,有挂钟馗图的,也有粘五色桃印彩符的,而包头乡间,则贴五毒符,剪纸为鸡和虎,作为降伏毒虫的镇物。《绥远通志稿》中记载:“五月五日为端阳节,绥人通称端午。采艾供神,插门户,并煮水盥洗,以祓除不祥。剪彩纸为蛇、蝎、蜈蚣、虾蟆诸物,另镂一虎、一鸡,以镇之。合贴于屏风或门户,曰五毒符,有镂作葫芦悬之者,并造华胜粘于门户者。朝饮雄黄酒,以驱邪疫。食粽子、凉糕、麻团,仍互相馈送。以雄黄点小儿耳鼻,避毒虫也。结五色线系苍术,为小儿女佩之,名长命绳。妇女亦有制艾虎、艾人以插鬓者。”这段记述,实际上是对旧日绥远地区民间端午习俗的集中描写,其中包含的内容,现在还大多流行。
长命绳也叫长命索,是用五色线拧成的,五月初一是一色,逐日添加,到端午时增加为五色,拴挂在孩子的腕间或脖子上。端午鸡鸡是用红布缝的鸡形小包,有头、爪、翅膀、尾巴等,其中装五谷、雄黄等,用五色线拴起来,缝在孩子的胸前背后,也有作正三角形或心形者。
关于五色线的来源与功用,汉应劭的《风俗通》言之甚详:“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包头民间所谓躲端午,有几种说法,一种是指端午日足不出户,以避热毒;一种是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过节。届时,人家纷纷将出聘的女儿接回,实际上就是古代端午女儿节的翻版。
还有一种,则是指癞蛤蟆躲避人们的捕杀。端午这一天,万物之性达到极点,有毒者毒性最为强烈,作药者药性最好,所以人们按照古来传统,捕杀蟾蜍,即所谓癞蛤蟆,以作药用。说也奇怪,癞蛤蟆在这一天似乎知道别人要逮它,所以都纷纷隐藏起来,人于是谓之为“癞蛤蟆躲端午”。端午日之捕蟾蜍做药,自古即然。有意思的是,古代的官方医疗机构,还把端午的捕蛤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