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客网

包头过大年习俗

孤舟2023-10-11

包头过大年习俗

包头俗间,称春节为大年。年者何?《说文》曰:“年,谷熟也。”《春秋·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过大年,就是庆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中华民族自古即有丰收时节敬神祭祖的传统,其仪式和时间逐渐固定,就形成了后来的岁时节日。而春节,在这些节日中,最为隆重和持久,积淀了非常多的礼俗文化,中华民族世代以来的民俗心理,在过大年上体现得尤为集中和彻底,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庆祝和期盼。

包头汉族人的过大年,实际上从腊八节就开始了,一直要延续到二月初二才结束。在如此长的时间里,节俗活动非常繁复,不仅包含了许多小的节日,又有特别多的讲究和礼俗。

过腊八,包头人要打腊八冰、吃腊八粥、腌腊八蒜,然后就是腊月二十三,洗灯盏、立灯杆、吃麻糖、祭灶神,送各路神仙上天述职。自此直到除夕夜,诸神俱不用事,百无禁忌,于是家家户户“赶乱岁”,嫁的嫁,娶的娶,迁移动土,任意作为。举凡清理箱柜、扫除尘土、粉刷墙壁、洗濯衣物、糊窗子、贴窗花、写对联、买年画、打纸扎等,直至“大年三十儿”前的贴对联、垒旺火、挂灯笼、设香案、洒扫庭除、沐浴更衣,以及蒸馍、炸糕,制做各种食品、购置干鲜果品等,都是过大年的重要内容。

真正的过大年节俗,应当是从“大年三十”开始。现根据时间先后,将旧时包头地区“大年三十”直到“二月二”的风俗习惯,摘其要者,条列介绍于后。

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是指一年中最后的一天,即使是小尽二十九天,习惯上也称作“大年三十”。这天一早,孩子们都早早起来,穿新衣,戴新帽,东家跑,西家串,欢蹦乱跳,尽情享受过年的快乐,谓之“跑大年”。而大人们则忙着粘门神、贴对联,将天地爷、灶王爷等神祗像请入神龛中、贴在神位上,摆上香炉供器与供品。还要上坟烧纸祭祖,在祖先灵位前设猪羊、枣山、水果、干果等供品,饭前燃烛焚香,磕头祭拜。

对联的种类很多,有窗联、门联、棚圈联、仓库联等,贴在屋内房梁上的叫“抬头见喜”,贴在大门对面墙上的叫“出门见喜”,柁墩上的则叫斗方。车上还要贴“日行千里”,树上贴“栋梁之才”,炭房贴“炭积如山”,羊圈上贴“山羊双双下,绵羊对对生”等。神龛两边也要贴对联,如灶王爷龛上就贴“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横批是“一家之主”。

大年三十一项重要的事情是垒旺火,也叫笼旺火或垛旺火。垒旺火有专用的旺火架子,旺火材料则煤炭、木柴均可,垒起的形状累累如高塔。旺火架子上多贴“旺气冲天”的竖联。旺火是为晚上接神而设的,民国《包头市志·风俗志·礼俗》说:“旧历元旦各家祀天,时恒在夜半,门前必点旺火,加以松柏之枝,以祓除不祥,即古燔柴祭天之义。”

傍晚时,要添满水缸,点亮灯烛,彻夜不熄。然后洗脸更衣,在神位和祖宗牌位前焚表上香,跪拜磕头,叫做“安神”。安神前要响炮,俗谚曰:“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安神炮响过,表示接神工作已准备妥当,不能大声喧哗,也不准到处走串,只待天神的降临。

本地旧日过大年有躲债的风俗。因为过去穷苦人家很多,借了债,一时还不上,每到冬天,就开始躲债,到了腊月更是不敢回家。只有等大年三十安神时才能偷着回家。安神以后,直至正月底,不管欠谁的钱,债主也不能催要,见了面还要互致问候,笑脸相向,过了二月二再说。

熬年

除夕夜,包头人称之为“大年三十儿黑夜”,家家户户通宵不寐,称为“熬年”,即古人所谓“守岁”。

熬年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包翌日清晨吃的饺子。饺子里通常要包入几枚制钱,谁吃到,就说谁有福气。熬年的方式,可以是打牌、打麻将,或者讲故事、猜谜语、说绕口令,但不许大声吵嚷,不许洒水、扫地,忌讳说不吉利的话。

接神

旧俗认为,在除夕夜,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上天述职的家神都要回归本位,各司其职。夜半时分的发旺火、响炮,就是为迎接众神的降临,谓之“接神”。关于这一习俗,前人多有记述,民国许寄吾《绥远的年俗和婚俗》说:“至五更天明之际,全家在神前,跪拜焚香,燃放爆竹、烧柴,谓之‘旺火’,意即‘接神’也。堂中院内,明灯放爆,彻夜不绝。”《绥远通志稿》卷五十《民族(汉族)·礼俗类·岁时习俗》也说:“绥俗接神时,院内置木架,支铁镬,实土垒炭于中,高起若浮屠,及时爇之,名曰发旺火。无炭者架木燃之,并用柴引火,纳于炉灶,煨以柏叶。家人衣服冠带,皆就旺火略烘,供取接旺气、避邪秽之意。”

发着旺火以后,燃爆竹,放焰火,然后全家老幼在长者的带领下围着旺火正转三圈,倒转三圈,以求驱邪求吉,一年通顺,谓之转旺火。不能亲自转旺火的老人、婴儿、病人,要把贴身穿的衣服拿出来,围着旺火烤一烤,以袪病除邪。也有将白麦面点心置于旺火上烘烤的,食之据说可去百病。

接神时,出嫁的女儿忌讳待在娘家,必须躲到邻家或厕所里,待接完神再回来,否则据说对娘家不利。

接神以后,即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从这天起的一正月,妇女们动辄要忌针黹,男人们也不再辛苦劳作,可以轻松地坐下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

拜年

拜年是过大年的重要礼俗,本地拜年从正月初一清晨开始,到正月十五以后才结束,俗话说:“有心拜年,过了二月二也不迟。”说明拜年的时间是很长的。 旧日的拜年活动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同宗同族内的晚辈给未出五服的长辈拜年。有祠堂或集中居住的,就按照辈分大小,依次进行。零散居住的,还要逐个上门拜年。届时,各家各户在地下铺一块拜毡或毛口袋,让晚辈在上面跪拜。有一些人家,则专门铺上麻杆,跪拜过程中踩得噼啪作响,谓之“踩岁”,也是取吉求祥的意思。

二是闺女女婿到娘家拜年,多在初二进行。三是给亲戚长辈拜年,在初五之前进行。五是给居住在不同地区的亲戚拜年,放在初五以后也可以。六是给街坊邻居拜年。关于其形式,民国《萨拉齐县志》引《绥远概况》说:“乡党相见,则拱揖,口称过年好,他人亦应之曰发财。”

拜年都在上午进行,下午是不拜年的。未成年的子孙和新过门的媳妇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

接财神

正月初二凌晨,本地有接财神的风俗。接财神也要发旺火、放爆竹,其仪式,与初一接神一样。

关于财神为何人,说法不一,有说是《封神演义》中的比干,因为无心,所以不偏不倚,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又有说是一个拐子,民间谓之拐财神,因为行动不便,往往姗姗来迟,所以旧日接财神者多迟至黎明时分。

接完财神以后,就开始煮饺子,叫煮元宝。讲究的人家,为了讨吉利,要把饺子包成元宝形状。煮的时候要火头旺,很快就能把锅煮滚,谓之热气腾腾。煮熟了要一个一个地用笊篱捞,叫捞元宝。

这时候就有要饭的乞丐和吹唢呐的鼓匠,民间称为“送元宝的”,来到门上,高声喊叫“送将元宝来啦”,主家必然热情出迎,施舍以炸糕、点心、喜钱等。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