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阴历年末岁初,人们历经一年的辛劳,值此冬尽春至之时,都需要歇一歇,认真隆重地庆祝一番。因此,春节是庆阳人一年中最大、最重要的节日。
自古以来,每到农历年关将近,人们总要穷一年之力,购置所有过年之用,如大肉、瓜子、花生、糖果、蔬菜、新衣,以及香、裱、蜡烛等物。除夕日,人们要穿上新装,在上午贴上春联、“门神”。吃一桌合家团圆饭,请回祖宗牌位。傍晚,要祀奠祖先,然后,高悬长明灯,燃放鞭炮、礼花,叩拜尊长。受叩拜的尊长向全家老幼散发“押魂钱”(押岁钱)。之后,全家以土暖锅为主聚食,啃骨头,以示“咬鬼驱邪”。聚食中,全家老小欢聚一堂,畅谈至次日凌晨,名曰“坐夜”。至天将亮时,要燃放鞭炮庆迎新的一年的来临,称“接神”。
初一大早,要陈设香烛、肴馔以祀诸神。从除夕到正月十六,讲究日日祭祀,即“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
初一,是拜祭家族长者的日子,此日家家户户要吃面条或饺子。早饭后,各人按辈分、年龄互往家族长者中拜年,受拜长者依次给子孙们散发“押魂钱”。同时,有宗庙、影图、家谱的大家族,更要先行拜祭逝去的列祖列宗。
初二,开始在亲友中互相登门庆贺。一般是男先拜舅家,女拜娘家。如果是新婚夫妻,须先双双登岳丈家拜年。从初一直到二十三,都算是“年期”,凡上门拜年,讲究“手不空”,即必须带拜年礼品,返回时,受访亲友亦要“回礼”,即回赠一定的礼品。在“年期”,凡登门拜年,亲友必须设酒饭招待。酒饭质量和数量因家境有别,但一般都会倾其所有,至少也要装个土暖锅待客。
初七,谓之“人七”,一大早,全家要吃拉魂长面。凡探亲访友者,该日一律暂停一日,云“七不出”,即初七日不出门访拜亲友。已出门住在亲友家的,又有“八不入”,即初八日不回家之说。
人们习惯于将元宵节称为“正月十五”。并向来把它看作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大年初一到十五前夕,各家各户准备的年货已基本用完时,十五前夕,人们又要为十五重新购置各种食用物品,筹办丰富多彩的社火灯会。
是日,人们重祭灶神、财神、土地等诸神。入夜,户户门前大红灯笼高挂。小孩则手提各种自制的鱼灯、荷花灯和兔灯等,随大人们逛灯会,相互观赏,看热闹。旧时,西峰正月十五有多处固定的“灯山会”。如南部(今邮电局)、原西峰镇委、西大街的魁星楼、大什子(今文化馆)等处都是。旧时西峰正月十五的灯山会热闹非凡,而灯山会上的“香树”、“灯树”更是辉煌别致。届时,群众自编自演的“社火”也高举形制各异的高脚灯笼,敲锣打鼓到各村社、街道及门店前演出,另外,“打铁花”、“蒸面灯”是庆阳人正月十五的特色。
“打铁花”,就是用旧犁铧在正月十五夜烧炼成铁水泼向高大树木的顶端,铁水与树枝接触,瞬间迸溅出金光闪闪、五彩缤纷的火花(即:火树银花),以此作为一种节日的庆贺活动,供人们观赏。
“蒸面灯”,也是庆阳人传统的正月十五习俗。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讲究用酒蒸面灯。面灯一般有两种,一是“广灯”,一是“月月灯”。
正月二十,这是庆阳特有的民间节日。关于正月二十的来历,民间有多种传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种说法:
一说清同治年间回民□□□,清兵大举进剿。庆阳民众在战乱中死伤十有七八,余者纷纷逃生。待到战事平息,居民返回家园时已经错过了正月十五,于是,人们就在二十这天补过十五佳节,同庆和平,以至延续至今;
第二种说法是,民国时期,西峰正月二十过财神爷庙会。民国二十二年,驻扎在西峰的□□□西北军一位团长很重视民俗活动,向西峰商会建议:从正月初七出社火,走街串乡演出,直到正月二十举行全镇社火评比,将二十的财神爷庙会推迟一天。从此,正月二十成为西峰社火活动的高潮。第三种说法是自清代光绪年间,西峰正月二十为财神爷庙会。所有的商人和商号为财神保佑生意兴隆,各自踊跃出钱,豫、陕、晋、早胜等同乡帮会举办社火,互相攀比,自然形成正月二十的节日习俗。以后年年相沿,岁岁相袭,每逢此日,西峰各地的社火竟相走上街头献艺。四面八方的群众不畏严寒,甚至冒着风雪赶来观看。直到上世纪90年代,
正月二十仍然是西峰春节活动的高峰。不过正月二十,春节不算过完,上班也不正式。
这一天是“燎疳日”,庆阳人有“正月二十三,老驴老马都得闲一天”的说法。“燎疳”在庆阳历史悠久,至今仍十分隆盛。据说“疳”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病毒,只有用火烧燎方能驱除。因而,燎疳就寓示着驱逐病毒,保证一年全家老小平安康泰。燎疳的讲究很多,一般要持续三天。
正月二十一日是迎疳日,此日,人们要在各个门窗处散置谷草,以示疳至。二十二日是正疳日,人们需到野外砍斫柴禾,以蒿类为主,再加各种谷物、蔬菜秸杆。二十三日是送疳日。至此燎疳活动达到高潮。
燎疳可一家一户独自进行,也可数户联合进行。届时,将打备的蒿草置放于院内空旷处点燃,有的还准备香表、纸炮、清油、食盐等。妇女们先将小型灶具如笊篱、勺、擀面杖、筷子、锅盖等放在火上烤燎,然后全家老幼依次连跳火堆三次,完毕后用棍棒槌灰烬,以迸出的火花推断当年的粮食收成。
旧时,庆阳的人们自腊月初八开始准备,直到正月二十三,过年前后延续四十多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春节的时限在不断缩短。不过,直到今天,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仍被视作过年,直至十五过后,一切生产生活方能恢复正常。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
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对外出旅行充满畏惧。不管是帝王,还是平民百姓,外出旅行之前一定要占卜,挑选吉日出行。天子即位、帝王出行、军队出征这样的国家大事,也会事先占卜,以测吉凶。比如汉文帝在即位之前犹豫...
需要防弹专座的人,非富即贵,一般都是有名的富豪或是国家领导人。大权在握或是富可敌国,都需要时刻提防遭人毒手,暗中不知道有多少枪口正对准着他们。十大世界上最贵的防弹车基本都是在原版豪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语言大师。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作家。曾任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老舍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
伊拉克节日伊拉克的新年就是回历(伊斯兰教历)的新年,09年的新年是12月18日,回历的1月1日。国庆日:7月17日阿拉伯椰枣节:9月15日...
喀麦隆全称喀麦隆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ameroun,法语:La République du Cameroun)。国土面积47.54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中西部,西南濒几内亚湾...
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
郎德上寨,属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是一个有百户人家的苗族村寨,距凯里市区29公里,距县政府雷山15公里,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朗德上寨古建筑群被列为我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兰亭寺是一座千年古寺,始建于宋代哲宗元祐年(公元1086-1094年),是“院宇弘深的大寺,皇帝赐名为“兰亭禅院”(意为拜佛求学圣地),位于现在宝应县兰亭村内,兰亭村之前原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后由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