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牧民称马、牛、山羊、绵羊、骆驼为“五畜”,除夕之夜、初一早晨给“五畜”过年是蒙古族历史沿袭下来的习俗。
除夕之夜,牧民们都要把自家的圈牛犊的地方和羊圈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点清自家的牲畜头数,如有缺的必须找回来。当然也不允许别人家的牲畜在自家过夜。
然后让全部牲畜饮足水,吃饱草料后,牧民们便围着畜群点燃一些松柏和卓拉(即用黄油燃烧的佛灯,也称“长明灯”),开始了每年一度的“五畜过年”仪式。
初一早上日出之前,牧民各自带着节前准备的茶、肉、酒、米、奶制品,牵着马赶着勒勒车,车上拉着临时帐篷,到指定的地方集合。
先到的把铁锅支起来,随后大家把带去的茶叶放到刚刚融化的冰水里煮奶茶。
等人们到齐后,长者们便点燃松柏枝,手里端着奶茶和奶制品,诵念祝福词:“千头羊,万头马,千千万万,万万千千,膘肥体壮。”然后大家敬供苍天,敬供大地,敬供东西南北等各个方位。
完成仪式后,各个牧群的人从畜群旁边走过来,大家相互问候:“牲畜过年好吗?畜群好吗?”“好!好!畜群过年好!”互相问候完大家按着年龄的大小并排坐在牛皮垫上。
在野外喝完了茶,拿起煮好的手把肉,敬苍天,敬佛主,敬祖先,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阳光普照,鲜花盛开,绿地葱葱,牲畜兴旺。
随后,大家动手煮饺子,蒸包子,在羊肉汤里煮小米粥。
吃喝完毕,长者带头提着套马竿上马,青少年们紧跟其后,每个人手里握着招福剑、招福袋、哈达、奶制品等。
青少年们跟随长者们一起诵念:“获来!获来!(招福之意,用有节奏的韵律说唱)福星高照!获来!获来!五畜兴旺!获来!获来!”大家同声喊唱。
祝福仪式后,牧民们还进行娱乐,他们在雪地上摔跤、射箭、赛马,给优胜者颁奖。
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尽情娱乐,放歌纵酒,直至夕阳西下才各自把家里的头马头羊和坐骑等牲畜赶回家。
参加庆典的牧民快到家的时候,留在家里的人要出门迎上前去问候:“五畜过年好吗?”答曰:“过年好!”“今年生的牲畜一定兴旺、健壮!对不?”“仔畜肯定更茁壮!”一问一答表达了牧民们对赖以生存的牲畜的祝福和期盼。
“五畜过年”的习俗是一种蒙古族特有的游牧文化,显示了蒙古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牲畜的尊重,体现了蒙古族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平衡状态。
伟大,强悍而历史悠久的蒙古族是活跃在亚洲北部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牧民称牛,马,山羊,绵羊,骆驼为“五畜”。蒙古族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五畜”。草原和牲畜是蒙古人生命的源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节日和节庆活动。每个民族在其历史演变中都会创造出本民族的文化。“五蓄过年”等一些礼仪习俗形式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发展,传承至尽的。
游牧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思维观念与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游牧民把自己看成是自然之子,人和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情感。内蒙古早在蒙古汗国建立的时期就享有“游牧民之国”的声誉。其驯养生蓄的种类以相当完备。据《契丹国制》载:“正北至蒙古里国……每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为肉酪而以。不与契丹征战,惟一牛,羊,驼,马皮毳之物与契丹交易,南至上京四千余里”。牛,马,驼,山羊,绵羊,被称为“五畜”。“五畜过年”等礼仪形式正式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传承至尽的。
蒙古族游牧民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于世。其游牧迁徙,自然离不开马。马曾经是蒙古游牧民的生活保证,马的身上不仅仅包含着蒙古人的全部感情和热情而且也寄托着,传承着,充分体现着历史上代代蒙古人的理想,追求,事实上它以形成了蒙古族的一种精神表征,一种生动的有生命的象征。
蒙古族养牛的历史非常遥远。古代牛为第二蓄种,游牧迁徙之时,战事频繁牛都是搬运辎重的依仗。对牛乳榨取游牧民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称奶食品为白食“查干伊得”以及纯洁,崇高的食品。只从牛乳榨取的有约几十种,有:奶酪,奶油,奶酒,奶豆腐,白油,酸奶,奶皮子等。另外还有红食“乌兰伊德”即红色食品之意。其中以牛羊为主。
羊在近代蒙古族经济中属于重要地位。蒙古羊为我国的三大羊种之一。蒙古人食肉以羊为主,因此游牧民往往以草场,季节的变换而改变放养方法,以稳住羊群吃草,为的是让羊群抓好秋彪,经济上少受损失。骆驼为蒙古族驯养的家蓄之一。双峰驼是内蒙古特产。有些地区称赞骆驼有鼠的耳朵,牛的蹄瓣,虎的抓,兔的嘴唇,龙的脖颈,狗的大腿,,蛇的眼睛,马的鬃领,羊的绒毛,猴的屁股,鸡的冠子,猪的尾巴。骆驼是集十二属相为一身,骆驼是与牧人的生活相伴的吉祥物。
游牧民生存依赖于生蓄,而牲畜的繁殖存活依赖于草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并不是在茫茫草原上随意放牧,而必须受至于环境条件,必须遵从大自然的规律。草场的生长具有鲜明的周期性,因此游牧方式也有多种形式。现在主要是一年之中搬迁两次,即冬营盘和夏营盘。游民迁徙各季营地的规律,时间的分配,路线和范围的划定,一般说来是比较固定的。但也要看水草是否丰足而定。还有一种方式是走“敖特尔”,即走场游牧之意。走“敖特尔”是除了下场以外,选择其他牧场游牧。其目的是为了生蓄更好的抓膘。在新的一年为了风调雨顺,草场好,自家的生蓄彪肥,体壮,使放牧者更受到他们的尊敬和爱待。
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查干萨日”(“查干萨日”即蒙古语“春节”)有“五畜过年”这一习俗,这是游牧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游牧文化滋养了游牧民对大自然的水草情怀。水草情怀就是热爱大自然人与大自然和蔼相处。如每年的“五蓄过年”用的茶,牛羊肉,酒,米,奶制品等备好。大年除夕之夜一定把自家的圈牛犊的地方和羊圈打扫的干干净净。(一般大蓄没有固定的大扫地方。)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把自家的牲畜头数点清,一头牲畜也不能缺。如有缺的必须找回来。当然也不允许别人家的牲畜在自家过夜。把全部牲畜饮了水,草料尽量满足供给吃饱,围着生蓄点燃一些松柏,有的牧户还点上卓拉(“卓拉”,即用黄油燃烧的佛灯,也称“长明灯”)。初一早上祭天的时候牧户都要燃起以“五畜群”命名的卓拉(偿命火)它们是羊群卓拉(“羊群卓拉”,五畜中的山羊和绵羊同属一个羊群,因此用一盏灯来供奉),牛群长卓拉,马群卓拉,驼群卓拉。初一早晨不能对着牲畜大声喊叫,更不能打马牲畜。牧民穿着节日的盛装,其中的长者鲜奶和奶制品黄油涂抹在被称呼为是神的坐骑的牛,马,羊,驼的头部,进行“米拉礼”仪式(“米拉礼”,即涂抹礼仪,是游牧民表达自己的对牲畜的感恩之情,并希望得到神保佑与庇护而举行的仪式),保佑人蓄兴旺,生活美满,牧民们慢慢的把自家的牲畜向着五畜吃草的操场赶去。到了晚上,生蓄回家的时候牧户都要把自家的牲畜赢回来,主人和长者手里端着奶制品,嘴里不停的念着祝福语(“祝福语”,用有节奏的韵律咏颂,主要表达美好心愿)。
对于生存在茫茫草原的游牧民来说,生态环境赋予了他们以畜牧业为生计的主要手段,使他们为之倾注全部心血,情感,技术,期望,从而获得感情上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经济上的收获。蒙古族过白月表面上是人和牲畜共度,实际上是从精神上达到了一个高度。人和牲畜都是动物范畴。当然人是高级动物不能等同于牲畜。但是他们也有共同点,那就是要生存,要吃,只不过生存和吃的方式有所不同。人有思维,有想法,这是人和动物有所区别的一面。因此,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文明不仅仅落实到行动上,还要表现在意识与精神的寄托上。游牧民忌讳举杯就唱,端起碗就吃,甚至吃水果,品尝点心也必须是先敬天,敬地,敬祖先,否则他们认为这是“秃尾的驴,缺牙的猪,是牲畜。”众所周知蒙古族举起酒杯首先要用无名指点三遍酒盅里的酒来敬天,敬地,敬祖先。同样游牧民一日三餐的喝茶,吃饭,都必须先敬天,敬地,敬祖先。他们用此行动来进行意念的沟通。
人类文明告知我们游牧民的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热爱大自然,他们认为我生的土地像金子,哺育我的水像神水。孩子们看着长者们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举动而长大成人。因此他们对苍天,对大地,对祖先有着一中感恩之情。一生一世不知不觉的为自然环保做着贡献。他们通过心理上的精细表述,再从形象上渗透到实际行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拨下了环保意识的种子。这也是蒙古高原的生态环境与大自然所培育的蒙古游牧文化,心理素质,审美观念等所具有的特定感情。必然使其将崇拜苍天,崇拜大地,崇拜祖先,同样也是蒙古游牧民的民族精神,心理与审美价值取向的一个心灵象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