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全县虽然只有7万人左右,却有着丰富的多元文化,而春节就是一个集中展示各种文化的最大的载体。德钦以藏族为主,部分村落还有傈僳、纳西等民族聚居。春节里,各个村落不仅有弦子、锅庄、热巴等传统文化的展示,也有神山祭祀、“刀赞”、射箭、“卡夏”、赛马等传统民俗活动。人们盛装参与活动,也是一次民族服饰的大展演。德钦的春节一般都要过上15天,也有12天(意为一年的12个月)。
奔子栏锅庄早已经进入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钦弦子、热巴也都是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到弦子,在德钦,有句谚语: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其实就是弦子舞在藏民生活中的普及程度的写照,春节里,悠扬的弦子响彻村村寨寨,长袖飘扬,歌声嘹亮,舞场往往通宵达旦热闹异常。
锅庄则是金沙江沿线藏族群众跳得最为绚丽,虽然德钦县人口不多,却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金沙江和澜沧江两条大江从境内蜿蜒流过,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在奔子栏镇,正月初八是最为隆重的一天。这一天,要举行“拉色”活动(藏语意为接福),早上的祭祀活动结束,不论男女老少,这一天都要穿上压箱底的盛装,老人们排在队列的前头,按年龄顺序依次排成圆圈,那矫健的舞步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孩子们在后面照样舞得有板有样,鲜艳斑斓的服饰使整个舞场变成了彩色的海洋,和着节拍在春节里荡漾。
热巴舞在德钦的春节里也是必须保留的文化节目,在云岭乡斯农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都会跳上欢快的热巴。热巴欢快的鼓声和着铿锵的锣声和铃声,男舞者手里的牦牛尾巴和腰上的“达札”(牦牛毛编制而成的彩色带裙)在舞场翻飞,女人们旋转成一朵朵移动的“塑料花”,不时掀起的高潮总使人热血沸腾。
弦子在德钦春节里的分量就更不用说了,每一个村寨不管什么时间都能听到悠扬的弦子,还有各村之间会组织弦子队互相交流切磋,每逢这个时候,往往你来我往跳个通宵达旦还不知疲倦,场外的老人们也是忠实的观众,他们在欣赏舞姿和旋律的同时,还对弦子的唱词总是回味无穷,老人们也照样可以看到天明。
除了歌舞文化,德钦的春节还是民俗文化最大的平台,神山祭祀是村村寨寨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德钦,藏民对山水自然赋予了灵性,认为自然也是和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思想,尊重自然演绎出的神山祭祀活动丰富多彩。“刀赞” 藏语称“百谐”,跳时全村每户派一男丁盛装出场,舞刀祈福。在斯农村,“刀赞”是祭祀活动的重头戏,这一天,不亚于一个盛大的服饰表演。相传“百谐”是古时村民为消除战乱,祈求平安的一项传统祭祀活动,延续至今已经成为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百谐”既是祭祀活动的一个仪式,也是一个独立的传统民俗活动,村里每户一个男丁在这一天必须参加“百谐”。“苏夏”是村里男人最为隆重的帽子,他不同于金边帽和狐皮帽,只有在最为隆重的活动中才戴上,长刀是“刀赞”的道具, “吉祥的日子里,我们一敬天地,赐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再敬尊敬的共产党,为我们带来平安吉祥,三敬慈祥的双亲,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朗朗上口的说词伴着闪闪的刀光起舞,颇具康巴汉子的英武阳刚。
春节里,德钦县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射箭也是好些村落的春节活动之一,村里的男人们盛装出场,在射箭场弯弓搭箭,从7、8岁小孩到50多岁的老人都要参加射箭,甭管你射得中靶子与否,笑声里充满了和谐和喜庆。像德钦县的江坡村,在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都要开展盛大的射箭节,全县的射箭爱好者都前来一显身手,康巴汉子们不仅射得一手好箭,还得会拉弦子,悠扬的弦子声可以给射手们加不少分,活动的初衷就是要求藏族男人必须能文能武。弦子声声,唱出了藏家儿女美好的生活,村里的女人戴上了各种金银首饰,男人们手拉弦子,尽情欢畅的唱着、跳着,村里的老人们是忠实的观众,看着大家在舞场里的跳舞,他们也跟着笑得合不拢嘴,有些年轻人还不时跑出舞场到场边老人们面前请教弦子的唱词,老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倾囊相授,因为场外的爷爷奶奶也都曾经是弦子舞场的“明星”。
不同于大城市的“封闭”,这里所说的“封闭”是邻里之间缺少交流。德钦的春节往往都是吃“百家饭”,每天的活动使大家喜笑颜开,就连吃饭也是一次欢乐的活动。村村寨寨在春节里都有“涅瓦”(意为值司)每年轮流负责组织活动以及村里的“团圆饭”。春节里,大家要集体宰杀牛羊,全村老少坐在一起,喝着青稞美酒,吃着大碗肉,那滋味一点不逊色于任何山珍海味。
大家坐在一起, “当谐”“ 卡夏”“祝酒歌舞”随兴而来。“当谐”是藏区群众在节庆之时的一种演讲式的说辞,既有严格的典故说法,也有即兴的说教。一般坐在首座的老人们开始说“当谐”,其中既有传统的孝老爱亲、为人之道的说教,也有礼义廉耻规范的说教,当然还有最美好的祝福。
“祝酒歌舞”藏语叫“绰戏”,舞者都要盛装出场,每个舞者手捧盅子,在盅口用酥油点缀,以示尊重,载歌载舞。在德钦,虽然每个村子的“祝酒歌舞”内涵大致相同,但是却有着许多的各地特色,特别是燕门乡的部分村落,“祝酒歌舞”以其高亢嘹亮的歌声和活泼洒脱的舞姿受到大家的喜爱,燕门乡的“祝酒歌舞”也多次代表德钦县参加外地的大型活动,颇受欢迎!
“卡夏”是男女老少都特别喜爱的活动,诙谐幽默的话语总使大家捧腹大笑,平时的一些小毛病在“卡夏”中被无限放大,在笑声中讽刺了不良习惯,约束了大家的行为。
总之,春节里,德钦的每户人家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但凡在外地工作的、求学的、谋生的,都要想方设法回家过春节,因为全村父老乡亲在一起不分彼此,团团圆圆的欢聚时光是任何物质所不能比拟的。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
驱车从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向西行驶,快到旅游胜地帕福斯时,眼前出现了一片宁静的海域。海水的颜色淡淡的,格外温柔,不像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地中海那样蓝得深不可测。人到了这里,只觉得心化了,除了温柔地凝视着海...
玉环是中国文旦之乡,文旦种植有上百年历史,该果营养丰富、清甜爽口、清肺润肠。玉环位于浙江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段,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玉环县是国家级文旦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