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把九定为阳,九月九日是为重阳。关中人把这一天叫做“九月九”,并且在此节日有着一系列的礼尚往来习俗。
旧时,关中各地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送花糕等风俗。其中“花糕”的“糕”字与“高”字谐音,取登高(人往高处走)的意思。秦永洲先生在《中国社会风俗史》一书指出:隋唐以后,重阳节食糕的风俗十分流行,糕的种类与花样也名目繁多。《岁时记》载:“民间九月九日以粉面蒸糕,上置小鹿数枚,号食‘禄糕’。”《帝京景物略》载:“九月九日,面饼种枣、栗,其面呈星星然,曰‘花糕’。”《兴平县志》曰:“重阳,家具食馔、牲酒相馈。”《临潼县志》曰:“重阳上骊山,饮茱萸酒。所亲以枣糕相馈。”“重阳有雨,冬有雪,来年豆成。”
重阳节登高可以愉悦身心,锻炼体魄。唐代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还有诗人岑参的五言排律《登大雁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月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上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都记录了这一习俗。据说重阳节的登高习俗跟古代一位叫桓景的人有关。桓景跟方士费长房学道术。一天,费长房给他说:“九月九日将有大祸临头,你叫家人佩戴一只装着茱萸的红袋子登到高处饮菊花酒。这样就能躲避灾难。”桓景照着费长房的吩咐做了,于是躲过了灾难。从此九月九日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的习俗就流传开了。
关中中东部地区有谚语云:“不追九月九,亲戚两丢手。”由此可见,亲戚之间十分看重重阳节期间礼尚往来的习俗。
重阳节,咸阳、户县、礼泉以及长安西部一带还要给女儿和外甥送柿子,所以这些地方也把重阳节叫做“柿子节”。
虽然在西府一带,已经不太重视重阳节,但是陇县至今还流传着在这一天为外甥和未婚媳妇送很大的花糕的习俗。
咸阳一带还要为新婚女儿送枣糕。通常情况下,一锅只蒸一个枣糕,“枣糕”谐音“早高”,表示“步步升高,早早发财,家业兴旺,万事大吉”。
兴平民间在这一天则有蒸花糕的习俗。新媳妇要提前几天回到娘家,开始给婆家每人准备一件礼物,一般给老人做布鸡,给其他人做花枕头、书包、布老虎等。而娘家人也要提前几天赶制花糕。
花糕用精细白面蒸成,嵌有红枣,如圆形宝塔,共7层,底部直径一尺多,最底层的边缘有盘卧的青龙和展翅的凤凰,第3层有各种姿态的牛羊、鸡鸭等。其余各层有粮食作物、花卉图案等,最顶端则是一只花狗,所以花糕也称作“花狗”。
兴平人蒸一个花糕通常需要三四个时辰。蒸熟后,要将其放在一个较大的方盘中,方盘四角各有一鲜红的软柿子,象征粮食、果实丰收。到了九月九这天,兴平等地的新媳妇便和娘家父母一同去婆家,过去,是用背笼背着放在方盘中的花糕,如今,有不少人是开着手扶拖拉机去亲家送花糕。亲家一到,婆家便盛情款待。晚上,乡党都来串门观赏花糕,主人将花糕切成小块,散发给邻里、亲友。亲戚乡邻一起品尝花糕的美味。
彬县是日以吃枣糕为盛事。节日期间,外家给外孙、以及同辈亲戚中年长的给年幼的要送枣糕,也叫“送九月九”;新婚之家、订婚之家,则要给女方家送枣糕,又叫“追糕”。当地人常以插花大枣糕为贵,先用精粉做出动植物的各个部分,上笼蒸,出锅后将其再组装成狮子、老虎、花篮等形状。最大的糕是用一斗面蒸成的,上面插着鲜花,放置筛中,担挑过街,一路上招致众人的围观和品评。
高陵人在这一天娘家要拿着“牛蹄馍”给女儿去追节。若是新婚,一定要拿上贴着大枣的花糕(当地人叫做“四花馍”),用一层厚厚的馍底托着,表示登高之意。高陵人对于九月九日的追节活动非常重视,即使“三秋”时节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给女儿去追节。
渭南一带讲究这天给女儿送花糕。花糕分为“花”和“糕”两个部分。糕为面食所做,形如一只倒扣的面盆,层层叠叠,每层夹有红枣、花生、莲子(或栗子)、桂圆,配以红糖、芝麻和青红丝等,取“早生贵子”之意;而花一般选择面食(涂色)或蜡油或萝卜或绒缎等。
蒲城在九月九日这天,娘家则要为新婚头一年的女儿,舅家为新生的外甥或外甥女送24个柿子、直径一尺以上且做工精致的大花糕。其他亲戚则送15个柿子和小花糕。
另外,华阴人讲究在重阳节里吃馄饨。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
竹板书形成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竹板书的表演方式为一个人右手持大板、左手持节子板站唱。竹板书老艺人口头传说:嘉庆年间,皇太后寿终,上谕京师百日之内禁止动用管弦乐器,致使北京许多艺人难以...
秦皇岛,是渤海湾西北岸一片普通而又神奇的土地,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活剧。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因公元前215...
人有生就有死,谁也逃避不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丧葬习俗,从古至今流传了几千年中国文化文明历史,它涵盖了儒、道、佛三教派思想理念。在湖南省郴州市最南边陲的桂东县,淳朴的祖祖辈辈对丧葬习俗历来非常重视,在...
水尾圣娘信仰的形成东郊水尾圣娘庙,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椰海村委会坡尾村,庙中供奉着南天闪电感应火雷水尾圣娘。但是当地人平时并不直呼水尾圣娘的名号,而是简单亲切地称其为“婆祖”。(“婆祖”最初是海南人...
西盟佤族衣服,多为佤族妇女自己纺织的棉、麻布做成,有衣、裤、裙、毯子、挎包、槟榔袋、包头等,也有从外民族购买的布匹、衣服和棉毯等。装饰品有银、锡制作而成的头箍、手箍项圈、耳环、手镯,还有用竹、藤制作而...
坦桑尼亚信奉基督教的人占44%(其中天主教占28.2%),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占32.5%,信奉传统宗教的人占22.8%,其他占0.7%。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人忌讳13和星期五;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忌讳谈...
张家界“三分坪,七分山”,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不解之缘。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 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 子,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