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粘糕,炸肉圆
忙碌辛苦一年的农民,为了庆祝一年以来的丰硕成果,也为了让自己好好享受一下,自进入农历腊月就开始忙年了。
所谓忙年,其实就是提前准备粮食、熟食、肉制品、蔬菜、糖果之类。
首先是粮食的准备,要机好足够的米面。糯米面是用来做汤圆、蒸粘糕的,小麦面则是用来蒸包子的。包子的馅多种多样,有甜的,有咸的。甜的以芝麻与豆沙为主,咸的有麻菜、萝卜,现在有条件的人家,还准备了肉馅。
进入腊月二十左右人们就开始杀猪,宰羊,蒸馒头,加工主菜肉圆,又称团子(有的地方称狮子头)。加工肉圆的时候,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一家人围着大油锅,看着在油锅里滋滋作响的肉圆,口水直流,正在炸肉圆的主妇就会特意压扁一两只肉圆,充分炸熟,盛起来,慰劳一下流着口水的孩子。
小三十的晚上,人们开始炒瓜子、花生,自制炒米糖、花生糖。还记得小时候,一家人围着灶台,姐姐早早地开始烧起火来,母亲从远处找来河沙,先放铁锅里炒,等沙子炒热乎了,将已经晒干的瓜子倒入快炒。说起来,这可是一个技术活,火不能太大,炒的速度也有讲究,稍不留神,就会炒糊。这可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必备的瓜子,一旦炒糊了,若是有一个嘴巴里说点不好听的,会在年初一就开始影响你的好心情,所以,每一家的主妇们在这一天都会使出自己的全部本事。
终于,一切准备妥当,接下来就是等着欢度春节,等候在外打工的家人返乡共度团圆节。
腊八粥
每年的腊月初八,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端起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津津有味地品尝,这在射阳是极重要的事。因为腊八粥中的食材极其丰富,几乎汇聚了一年中各个季节的收获。这种食材的大汇总,寓意着向天地、神灵、祖先展示这一年来的收获,庆贺今年的丰收,并祷祝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昆虫不作,灾害不生,再来一个好收成。
煮腊八粥很有讲究,过去农村一般用花生米、黄豆、红豆、糯米、野荠菜作原料,加上葱、生姜、盐、味精作佐料煮成,味道香,微咸,粘稠爽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腊八粥也有用绿豆、小豆、葡萄干、蜂蜜等煮成甜味的。说实在的,其他不论,单就腊八粥的食材繁多,营养丰富,就值得我们好好喝上一大碗。
腊月初八,喝完了香浓可口的腊八粥,年关就即将来临了。
扫尘
为了干干净净欢欢喜喜过春节,也为了展现出一片新气象,苏北农村有扫尘的习俗。意思是扫去陈年的尘埃,去除污浊晦气,给来年带来好运气。
人们一般选择在农历大寒节气后开始扫尘。俗话说,进入大寒节气,做事百无禁忌。
扫尘一般选择晴好天气,将家具、衣服、被褥搬到室外,用高粱扫帚或鸡毛毯将屋里面天花上、墙壁上的尘土扫干净,然后放点草在屋中间地上,点上一把火燃烧干草。此做法一是预示来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二是火和烟向上一冲,可以使屋面尘土落到地面,从科学来讲,其实也算是一种消毒方式罢了。
送灶神
每年腊月二十四夜晚,在射阳有送灶神的习俗。
送灶神的时间一般是在下午五点钟后。送灶前先要在筷笼子里面放足筷子,一是因为灶神爷是按每双筷子数上报每户人口的,筷子多,说明人丁兴旺;二是祈求灶神爷按人口数放足粮草,保证来年农田五谷丰盛,人们穿吃有余。
送灶时要用芦柴蔑子编织一个灶马,灶马头上昂,尾下摆。送灶时点燃香烛,烧好一碗圆子茶(汤圆),虔诚地摆放在灶头,用五张黄元纸,上面放上灶马和剥下来的旧灶神像,再抓上一点米、盐、茶叶,这是让灶神爷骑马上西天沿途食用的,然后用火点起黄元纸,放在锅塘中燃烧,再燃放鞭炮,以示欢送。最后对着灶神三拜九叩,祈求灶神爷“上天言好事,下年保平安”,保佑人们过上和谐,美满,幸福的生活。
除夕敬神
除夕清晨,人们有敬神的习俗。过去人们都抬着或手提着猪头三牲到土地庙前敬神,现在没有了土地庙,很多人就在家门前敬神。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首先将熟猪头摆在案上放到院中敬天神,燃放鞭炮,行三拜九叩礼。敬完了,父亲用刀划一个财神口子,这是让天神割一块先走。然后再端到主屋神龛敬一敬家神,敬一敬灶神,以此感谢各路神仙在一年给予的帮助和赐福,同时祈求保佑来年有一个好年景,家人平安无事,财源广进,福寿康宁。
贴春联
为避邪祁福,人们要在除夕上午贴春联。中国贴春联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过去春联是手写,现在有油印的春联。除夕上午人们在主屋(堂屋)、厨房、房门上都要贴上对联、横批、门楣(又称挂落、小喜纸)。每个地方的对联内容不一,当然寓意更不相同,譬如,牛屋、猪舍上要贴上“牛头兴旺”,“猪头兴旺”;小缸上贴上“福水长流”的独联;灶神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对联;加工粮食的磨盘上贴上“五谷丰盛,川流不息”……总而言之,不同地方,不同情形,就贴上不同的对联。
祭祖先
人们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总不忘死去的祖先。每年除夕,射阳地区的人都要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除夕中午在主屋摆上一桌饭菜,斟上美酒,烧纸化钱,祈祷上人,寄托哀思。下午还要提上整件的纸,到祖宗坟茔地焚烧,名曰“送压岁钱”。这么做一是怀念、悼念先人,教育儿孙孝敬长辈。二是托庇祖先,保佑家人平安无事,一年内心想事成,财源广进。
接灶神
腊月二十四送走了灶神,在除夕,我们当然得把灶神接回来。
虽说灶神像在除夕上午已贴好,但在下午五点以后,人们还得举行接灶神仪式。
接灶神前,人们将一碗烧好的汤圆茶,恭恭敬敬地摆在灶神像前,然后点烛烧香,燃放鞭炮、花炮,三拜九叩,祈求明天开始的新的一年,岁岁平安,万事如意。接完灶神后人们边喝守岁酒,边观看中央台春节晚会。
压岁钱
全国各地都有压岁钱,射阳地区也不例外,不过,小有区别的是,一般在年前,成家了的小辈挨户给长辈送压岁钱,年初一的时候,一般是长辈给未成家的小辈发压岁钱。但不管哪一种,都是寓意压住一岁,来年平安无事,幸福安康。在年初一的这一天,小孩们可开心啦,穿上漂亮的新衣,期待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包。
敬菩萨
春节这天最讲究,正月初一的早上,父亲母亲早早起床,洗手洗脸烧茶敬菩萨,有圆子茶,有果子茶,首先点烛烧香,然后在室外摆一个茶碗,主屋(堂屋)神龛下摆一个茶碗,灶神下摆一个茶碗,然后开始燃放最大的爆竹,父亲在室外、主神龛下、灶神下行三拜九叩大礼。大人早就叮嘱过,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敬过菩萨后,才能开口说话。所以,尽管外面鞭炮阵阵,但孩子总是憋着一口气,不敢吱声,直到父亲敬过菩萨后,才敢开口。当然,开始说话前,还必须先吃一口妈妈前一天放在床头的糕与糖,寓意着来年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拜年
春节期间有拜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我们通常知道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必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主人家则以点心、糖食、红包(压岁钱)热情款待。拜年的传统正确时间应该是除夕零点以后,这个时候是新的一年的真正开始,大家走亲访友,互相祝贺。
吝啬鬼的存在不分时代,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吝啬鬼都是人们心中认为最小气的人,古代有很多吝啬鬼,他们有很多小气的方式。本站小编为你盘点中国古代最吝啬的人。一是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
毒蛇朝圣日是希腊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8月6日在西法罗尼亚岛举行。这个节日的来源是这样的:几百年来,每年的8月6日这一天,总有上千条毒蛇聚集在岛上的两座教堂里,盘结在圣母像下,10天后悄然离去。而且它们...
开封菊花,河南省 开封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期,养菊蔚然成风。作为当时的都城,开封的养菊之风更为盛行,形成了传统,家家户户都以养菊、赏菊为乐事。菊花...
按照传统观念,华人把传宗接代当作人生的重要任务,古语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嫁是终身大事,人们不怕辛劳,一定要找到个良好的终身伴侣,婚后多子多孙,让自己的家族人丁旺盛。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不...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继位之时,明朝内忧外患重重,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崇祯皇帝奋发图强,想要挽救危亡的江山社稷。可由于种种原因,崇祯最后还是失败了。但崇祯留下的那句:“朕...
话说很久很久以前,得道高僧玄能大师云游到新州东南部一座高山下,见此地风光旖旎,顿觉神清气爽。不知不觉攀登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脉走向竟似蠢蠢欲动的巨蚕,不觉脱口而出:飞天蚕!据说海拔863米的飞天蚕...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长一段时间都相信有鬼神的存在,并且存着敬畏之心,同时又感到害怕。虽说现在提倡相信科学,但是还是有一些科学也无法解释的存在,而这些就变成了口口相传的灵异故事。下面排行榜12...
在楚雄南华县五街镇,一个山青水秀、云雾笼罩的彝族村寨,如今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彝族传统舞蹈——羊皮舞。羊皮一穿,气势如山;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是对五街羊皮舞最生动的描...
摩洛哥人喜欢绿色和红色,并且以红色作为他们国旗的主色。在这个面积45.873万平方公里,人口2569.8万的国家里,阿拉伯人占了60%,其余为柏柏尔人。居民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占99.4%。以阿拉伯语官方...
周王朝一共存在了八百年,分为西周和东周。周幽王是西周的第十二个国王,从公元前782年到公元前771年在位。他登基后,立申伯的女儿为王后,又立大儿子宜臼为太子,申伯为申侯。在周幽王统治的后期,国家政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