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田的上元(元宵)节是一年中历时最长最热闹的节日活动,其活动习俗影响深远,由于这里地处长汀、宁化、连城、清流四县交界,每年的上元节便成为四县边民聚会的好去处。
里田上元节历史悠久。据里田罗氏族谱及《豫章公庙记》载:“安丰(即今里田)历届上元少长成集,尊洒令文……”此庙记作于明万历二十八年。由此可见其上元节历史悠久。活动时间从大年初三开始至正月十七日方告结束,时间长达十四天(今有缩短),其活动按排顺序是出大鼓、出铰角、出花灯、出乡案发请柬、游菩萨、回神六个阶段。
为了保障上元节活动有序进行,里田人很早就成立了花灯会,花灯会分为六个班进行轮值负责当年上元节的一系列活动,当班的被称为“厨薄公”。按规定“厨薄公”必须在村中挑选出协助和监督的一班人,他们被称为“明辅公”,这些“明辅公”下一年就是“厨薄公”。当年的“厨薄公”年初二就要召集有六个班的责任人和邀请村有关人士开一个预备会,对当年的上元活动进行策划、组织和安排。
依照惯例,年初三晚上七点左右就在村间街上响起了大鼓声。不管刮风下雨,这已成了里田恒古不变的习俗。鼓声节奏明快,铿锵有力,大鼓一出,预示着里田的上元节由此拉开了序幕,制作花灯的人们进人了紧锣密鼓的阶段。
大鼓敲到初五,又增加了一担铍。铁的样子似锣,与锣不同的是中间有一凸头,铍锤敲在凸头上发出悠扬的响音。另外还有四把大铜,二杆号角。大铜和号角都是管乐,大铜由大小二节组成,长约60——70公分,大铜音量恢宏,号角声音高远清脆,号角是一把约长1.6米的喇叭。鼓、被、大铜、号角一响,沉静的山村沸腾起来,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初八晚上开始出花灯。晚上七时过后不久,第一盏花灯在鼓、铍、号角声中,由两人扛向村街。这盏灯名叫“里长”灯,是由当年当班者制作的,其灯形如衙轿,灯上画有八仙图案,五光六彩,美丽典雅。此灯一出,就意示着里田村闹花灯开始了。各班花灯都必须在这一二天内出行。
里田的花灯,款式新颖,主要是花钵形的灯,花钵里有兰花、牡丹、芍药、梅花、菊花、桃、李、芙蓉花等,除了花钵灯还有船灯、走马灯、各种动物灯、船灯,动物灯不属花灯班的灯,是村中青少年自己另行制作。六个花灯班的花灯盏数有一个规定,除了当班者只做一盏“里长灯”外,其余各班至少要达到九盏灯以上。这些花灯全是村中农民自己制作的,花钵上的图案全属剪纸工艺,十分精致,曾经参加过省市县民间剪纸工艺展并获奖。
从这天开始里田村环村街成了花灯街,街上铜锣金鼓、大铜号角加上六个班的花灯锣鼓,真可谓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直闹到晚上十点左右,各班花灯才会被按事先安排好的庭院人家迎接进去,当日进花灯的人家早已备好丰盛的酒菜招待那些扛抬花灯的人们。花灯人尽后,街面上又会响起一阵急促的鼓声,此鼓声如同古代出征的战鼓,令人振奋,鼓声响后又有几十束斗形灯迅速地来到街上,按指定的地点进行点名活动。
这是村间俗规,据说此灯是里田人为纪念唐朝开国功臣罗成而制作的一个神灯,罗成在一次战斗中遭遇危难,幸得一片桅子林作掩护才躲过敌众我寡一劫,罗成后人为怀念桅子树而制作一种象桅子树造型的灯,即斗形灯。斗形灯则成了里田人的吉祥灯。举此灯的就是当年的当班户,一户一灯,从初八晚上开始一直到十三日晚,每晚都要点名,一是表示对班事的负责,二是预祝一年吉祥平安。
到了十三晚上,花灯群里又多了一组伙伴。各班花灯上街后,从村南山坳的豫章公庙传来悠扬的锣鼓、琐呐声,由南向北走进村街。此时坳岭下统声阵阵,人们定神看去,只见二人抬着一张土地桌,桌中央摆放着一个铜花盆,花盆里插着兰花和山茶,在一对烛光的映衬下显得生机盎然,这就是乡案。听老辈人说乡案是里田九个乡村团结和睦及患难与共的象征,所以抬此香案的人也有讲究,必须是村中夫妻双全、子孙满堂的尊长才有资格扛抬,当然这也早已由当年当班者安排好了的。香案上的兰花和山茶花从十三晚上一直插到十七才可撤掉,由当班者争相拿回家中种养,听说种活的人家这一年定能事事顺心。
十三晚上花灯人尽后,当班者还要完成一项要事,就是挑选“明辅”,这“明辅”必须是村中比较热心公共事务,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同时还必须是当年无孝服者。“明辅”选好后将其芳名用红纸按一定规则抄写成公贴式,在村中按东西南北中六个方位连夜张贴好,接受村民的认可,如有不符条件者(特别有孝服者)必须由当班者另择其人,并用书面向村民说明原委(一般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十四日早上“厨薄公”还要依据上元节已经订记在册的本村所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凭者和村中七十岁以上的男性老者发送一张请柬,邀请他们于十五、十六日到豫章公庙观光并受其福。
十四日早上,“厨薄公”早早在豫章公庙岭下鸣神铣,这毓声是催请“明辅公”们早临“厨薄”办事处―豫章公庙。村民们听到铣响也会早早来到张贴“明辅贴”的地方看看谁被鉴中“明辅”,凡被鉴上“明辅”的人便会回到家中换上得体的衣服(因为能当上“明辅公”在村中也会认为是一种荣耀的事),带上红烛喜炮来到坳岭会聚。一班“明辅”为十二人,八人是当班“明辅”(即下一年的“厨薄”),还有四人为闲班“明辅,'(此四人便是村中四个方落里面比较有影响力敢说话会干事的人)。”明辅聚齐后,一起进入“厨薄”办事处,先向庙内神位行进香礼,后向“厨薄公”们互致新年祝贺,“厨薄公”们便会请他们对今年的上元活动进行协助和监督。根据“厨薄公”提出的问题,“明辅”们便开始进人角色,首先到村里主要街道和各个院落进行卫生、安全环境等方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排除和处置,通过认真仔细的打点后,认为诸事就绪了,便回到豫章公庙内向“厨薄”反馈,大家一致认为可以举行“上元节”最热闹的踩街活动了。
从这天起,里田街上鼓乐喧天,彩旗飘扬,神铣声、爆竹声此起彼伏,豫章公庙内的罗成、李太保神像及香案一道环村街游行,特别是元宵前夜的里田不同一般,环村街上花灯、鼓乐直闹到十一点左右,花灯到豫章公庙向庙中神像的“厨薄公”拜完年后仍回村喝花灯酒。而早上收到请柬的奢公、乡绅学仕们则陆续来到豫章公庙内。
此时的豫章公庙内灯火辉煌,上殿七张八仙桌上摆满精心准备的各种瓜蔬名果,除了市面上能见到的时鲜果品外,还有村民们采用特殊办法贮藏的杨梅、桃李等鲜果和本地山上特有的山批把、山荔枝、山植子等野生果品。子夜便由厨薄操持,举行圣庙祭典活动,祭前由专人到清澈的山涧取来纯净的山泉水为庙内的菩萨沐浴、替花,完毕后,祭典仪式在一片鼓乐声中开始,四个司仪分上下殿左右站立,左为引赞,右为通赞,供桌旁还站立二位分献者,二张香桌前站立着当年村中获得最高学位的代表为礼生,祭典开始,礼生在司仪的口令下,分别向神位前行上香礼后由礼生宣读祭文,祭文大体为彰扬庙内菩萨生前事迹并祝后人发扬光大之愿,祭文读毕礼生们又分别向神位行初、亚、终献礼、俏食礼,礼生礼毕后,庙中所有绅省学仕遵规按序向圣象行叩拜礼,礼毕撤摆焚烧。此时与祭人员可以回家稍事休息而厨薄们则还要在庙中做好十五日凌晨菩萨游乡的准备工作。
十五日凌晨,庙内七尊菩萨和香案被装点得肃穆端庄,菩萨安放轿上,凡参加晚间祭典活动的人全部聚集在庙中,大家衣着整洁,厨薄发给每人一束鲜红的胸花,天一亮,七尊菩萨、香案在二列纵队和鼓乐队的簇拥下走人村街,游乡活动开始,各家各户门户大开,供桌上摆满各种供品,点亮香烛,点燃鞭炮。从这时起整个里田村就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之中。到了下午菩萨回宫,庙中情景又是一番景象。在那神像回宫的一刹那,庙门前着男信女们送来的几百串鞭炮布在一起同时点响,响声震天动地,庙内左边宰猪,右边杀羊,七尊菩萨在瞬间被安放回原来的坐位上。
十五的晚上外地客人基本退去,但村中热闹有增无减,村中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上闹花灯游菩萨活动依然如昼,但这些已不是人们的主要看点,人们今晚都会早早来到街上等待着一个新项目登场。七点左右,三对十二岁以下的儿童化妆成仙子仙女,由六个大汉驮在肩上表演各种动作,吸引着观众,十点半左右彩街结束。十一点以后参加十四晚祭典的人们,依然要来到豫章公庙参加今晚的祭事,今晚的祭为荤祭,摆列的祭品全是荤的,全猪、全羊、鸡、鸭、鱼、肉应有尽有,令人称奇的是用猪、羊内脏制作成的“太公钓鱼”、“天女散花”、“文王推车”、“织女穿梭”、“鱼翁撒网”等盆景栩栩如生,维妙维肖,充分展现出里田村人的工艺水平和对庙内所祀奉人物的崇仰之情。据有关史料记载,庙内祀奉的菩萨分别是:汉代大司农罗珠;唐朝的开国功臣罗成;唐朝银清元禄大夫李太保;宋代闽学创始人之一的罗从彦;明代思想家罗钦顺。祭典仪式与十四日晚大同小异,据说此庙的祭典仍袭明代文庙祭典形式进行。
今日祭祀中另有一个项目叫“出肃”,在祭典开初,由庙内人员号令:“左右两房各司其责”,庙内外几百号人顿然鸦雀无声,约一刻钟后,庙内又唱:“一年四季、万事顺意”,祭典又进人一片鼓乐声中,直至凌晨二点左右方告结束。
到了十六日,上元节活动基本结束,当班的“厨薄”和“明辅”就要进行交接班,,'’厨薄”要把这一个上元节的情况向“明辅”们作出详细的汇报,在作情况汇报之前,还要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众“明辅”也会毫无保留但又必须是和风细雨地将在今年上元节中“厨薄”们做得不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当面锣对面鼓地说出来,并共同探讨今后解决的办法,以利来年上元节活动的顺利开展。这天晚上“厨薄”还要把十五晚上的祭品悉数用上,办一餐筵席恭请十四十五两日参祭人员,此叫“受福”。
吃过晚餐后,全体神者学仕在此间听长辈们讲述庙中神象生平事迹,听完后大家畅谈里田村今后的前途和发展的方向,十七日“厨薄公”与“明辅公”举行正式交接仪式,“厨薄公”将本年活动的收支情况交割清楚,把帐目移交给“明辅公”,而后把各种活动器具一并交给“明辅公”,后与“明辅公”一起到村中街头巷尾打扫清楚,回到庙中检查庙中各种神具有无破损,双方认可后,晚上吃过晚饭对着神台举行交接仪式,向诸神表示虔诚,并行一堂祭祀活动,本年“上元节”活动宣布落幕,今年的“明辅公”就成了下一年的“厨薄公”。
来到杭州,除了欣赏西湖美景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必去的,那就是清河坊。清河坊自南宋以来,这里就是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是杭州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商贾云集之地。据说,清河坊的得名,与南宋的太师张俊有关,...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
死者、丧事礼称竹溪县对死者、丧事称谓,一直沿袭传统礼称,忌称“死”、“丧”。自己亲人死亡,称“走”。幼年死亡称“丢了”或“夭折”。病亡称“病故”。老年人死亡,加称“老”、“去世”、“过世”、“仙逝”、...
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在湖北武当山,其创始人是元末明初的武当道人张三丰。张三丰将《易经》和《道德经》的精髓与武术巧妙融为一体,创造了具有重要养生健身价值,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体的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具...
人类和所有生物都需要空气生存,受过污染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好的空气质量能带给人更高的生活质量,大多人都在追求健康的生活。大家知道世界十大空气质量最好的国家吗,现在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世界十大空气...
丹凤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属商洛市管辖。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河谷相间,呈“掌”状地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 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0%,是...
“关老爷,骑红马,不见金钱只管打”----山东莱州民歌。现在很多朋友的家里,或者公司店铺都供奉着财神,财神真的可以招财吗?民间相信是可以的,但是自己连供的财神是谁,如何供奉都不明白,怎么为自己招财呢?...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
茶,是回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传统饮料,是回族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回族饮茶的历史悠久,相传回族先民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开始饮茶。“惟回教初传,曾有一部来自海路,盖居苏杭,产茶之区,回民或此时染有嗜好,...
在陇东,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迎请灶神,就要敬供枣山面塑。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