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等。端午节期间,各地民众包粽子、赛龙舟、佩香囊、悬艾草菖蒲等,习俗名目繁多,因地而异。
那么,在丰富多样的端午习俗背后,承载着怎样的文化记忆和精神内涵?我们今天过端午节,它的现实意义在哪里?
这要从端午节的由来说起。端午节历史悠久,距今已有至少两千年的历史。目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两种说法是起源于恶日禁忌和纪念屈原,此外还有纪念吴国名相伍子胥、晋国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践、孝女曹娥,以及起源于龙图腾等说法。
古人认为,五月是“阴阳争,死生分”的月份。农历五月是夏至所在之月,日照时间最长。夏至到来要开始数伏,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这也是暑热难挨,各种疾患、时疫流行的季节,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避毒逐疫,保证人类生命的安全,人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为战胜即将到来的疾疫做好充分准备,以便顺利度过这个季节。中国古代诗词中对这些民俗活动有丰富的记载。
欧阳修《渔家傲》:“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五月五,古人沐兰汤浴,饮菖蒲叶浸制的药酒,以驱疾疫。苏轼《浣溪沙·端午》:“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五月五,人们以五彩丝线系手臂,名之为长命缕;胸前佩挂符箓,以避灾邪。陆游《乙卯重五诗》:“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诗中写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挂艾叶、采草药、喝端午酒等蠲除毒气的习俗。
从明清各地的地方志中,亦能窥见端午习俗,如《乌青镇志》:“端午节”,堂上悬张真人像,或关圣、钟馗像,门插葵艾,食角黍,饮菖蒲酒。《绩溪县志》:“端午日”,户悬蒲艾以辟邪。堂悬朱符,挂钟馗,瓶供榴花、蜀葵之属。端午悬挂钟馗画像,以驱邪避瘟,同时寄寓迎福祯祥之意。这就是端午节,一个本义是禳灾逐疫的节日,也是一个公共卫生的节日。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将食粽、龙舟竞渡和屈原联系起来,对端午节俗进行新的诠释。这种诠释是民众历史情感和历史观念的体现。
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约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粽子原是端午节投向水中祭祀屈原的供品,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所以要用“蛟龙所惮”的楝叶包裹、五色丝缠绕。如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就像春节的饺子、年糕,中秋节的月饼一样,粽子是端午节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食品。此外,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合称“五黄”,也是中国江南地区端午节的重要食品。
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并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军,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而观之。”端午龙舟竞渡是因为人们舍不得屈原投江而逝,争先恐后划船拯救,表达抢救屈原的愿望。
明人边贡在《午日观竞渡》中写道:“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云旗猎猎,鼓声震天,众多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气势惊人,画面感极强。接下来颈联便写道,龙舟竞渡是楚乡遗俗,为了纪念负屈含冤而死的屈原。
如今,赛龙舟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龙舟比赛也由群众性的纪念活动发展成竞技体育。它所传递的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让这项运动拥有了持久鲜活的生命力。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以卓绝的治国才华得到了楚怀王的倚重,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屈原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后来楚国都被秦攻破,屈原悲愤交加,自沉于汨罗江。
屈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以及对国家、民族那种万劫不移的忠贞之行,震撼了整个民族的心灵。苏轼《六幺令·天中节》:“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上片写虎符缠臂、门挂艾蒲、纸鸢飞舞、粽叶飘香、龙舟竞渡、凭吊屈原等端午习俗,宛在目前;下片写屈原已逝,只留下《离骚》《天问》等令人断肠的辉煌诗篇。诗人扼腕叹息,痛惜屈原的离去,想见屈原之遭际和为人。
张耒的《和端午》:“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诗人因忠魂一去不返而衔泪含悲,随之笔锋一转,屈原留下了彪炳千古、荡气回肠的绝唱《离骚》,这是不朽的丰碑。
文天祥在《端午即事》中自白:“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表达了文天祥对屈原的深切认同,以及坚贞不渝的爱国之情。
端午节前后,各地常常涌现“端午诗歌朗诵会”“端午诗歌大赛”,这也是一种与古人建立精神联结的方式。希望在诗歌的指引下,我们的生活能持续地酝酿和生发坚毅的德性与美好的精神追求。
2008年起,端午节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端午节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今天,我们凭借上述丰富多样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端午民俗形式,去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体认自己的文化身份,传承节日的历史记忆,维系群体的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生活中拥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有可能随时会出现,尤其是无法阻挡的那种灾害,不仅仅是人类的死亡,还会给整个大自然带来难以磨灭的损伤。今天排行榜123小编就来为大家列出世界十大灾难,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在智慧上超乎常人的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都可以说能让人惊叹的,那么到底有哪几位天才是公认的呢?下面本站就整理了世界十大天才,一起来看看吧!一、牛顿在世界十大天才中牛顿是英国人,被评价...
迢迢牵牛星两汉 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燕歌行二首·其一魏 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
根据美国CNN的研究,认为七种最让阿根廷人喜欢的食物如下:1、烤肉 Asado虽然这道菜在其他国家不过被称为“烧烤”,不过阿根廷的烧烤却是具有相当学问的,对于阿根廷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家庭烧烤或与朋友在...
春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节日,俗称“过年”。农历正月初一,即大年初一,也称“元日”或“元旦”。“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元是首的意思,“三元”就是一年的开始、四季的开始、12个月的开...
中国古代阅兵有数千年的历史,第一部编年史《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孟津观兵伐纣...
在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广场的绿树鲜花中,一座标志性建筑巍然矗立,这就是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这座为纪念对日作战中英勇牺牲的23名苏联红军贝加尔湖方面军飞行员而修建的纪念塔,是当时苏军在东北各地所建纪念塔建筑...
“百鸟衣” 是苗家人不老的传说。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就流传着“百鸟衣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杆洞乡,苗家每年都会欢度这个盛会。苗家人无论男女老少,个个身穿节日盛装,精神饱满,围在村中的平地上。苗哥们兴高采...
“青砖碧瓦古民房,翘角雕檐图画廊。”好一幅炊烟袅袅、生活安详的民居图景,这就是广西灌阳县月岭村今天的写照。被称为桂北民居“神秘的大观园”的月岭村,以规划得体,施工精巧的古民居建筑而成名,现在是广西重点...
沈万三故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故居参照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经商的坎坷历史、一生的传奇经历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场景,通过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