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文
刘兴文,苗族,1933年6月生于贵州省纳雍县原治昆区采凯箐村(今左鸠戛乡兴文村)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纳雍土匪为患,地主、恶霸、民团等地方势力横行乡里,坑害百姓。刘兴文的父亲刘玉顺长年佃种地主的土地,终年劳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自刘兴文懂事起就给地主放牛、割草,一家人受尽了剥削和压迫。
1950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南下部队解放了刘兴文的家乡纳雍。春风吹到了采凯箐村,刘兴文一家和各民族受苦受难的人民一起见到了光明。刘兴文第一次见到了人民的子弟兵:这些生龙活虎的战士一个个和蔼可亲,他们不但剿匪打仗,还宣传群众、支持群众、深入到群众家中与贫苦农民促膝谈心,格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赶场天,战士们还在街头演讲,控诉地主、土匪的罪恶,讲老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讲受苦人民翻身的道理……刘兴文听到这些知心话后,萌生了参加解放军的念头。他借给部队带路剿匪的机会,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刘兴文来到革命的大家庭后,战友们像对待亲兄弟一样对待他,给他讲政策,教他学文化、学军事,激起了他的革命热情,心里感到了无比的欢畅。同志们还在生活上关心他、照顾他,使他感到无比温暖。
1950年4月至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三四团在黔西北的威宁、赫章、纳雍、毕节等地剿匪,打了不少漂亮仗。刘兴文虽然没有参加第一线战斗,但做了不少助战工作,受到了锻炼和考验。从此,刘兴文决心在革命队伍里干一辈子,立志做一个好战士。
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把战火烧到中国的土地上。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令。1950年11月底,刘兴文所在部队结束了剿匪任务,12月10日由黔西北到川南归建。1951年1月12日,部队从泸州乘船顺江而下,又由武汉转乘火车到河北省邢台地区的沙河整训换装。3月10日,部队召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誓师大会;3月22日抵安东市(现丹东市);29日16时,到达中朝分界的鸭绿江大桥。过了鸭绿江,刘兴文看到的是一片破砖烂瓦、荒废的田野,烧毁的村庄。凄凉的景象撕裂着刘兴文的心。刘兴文和战友们表示,要为朝鲜人民报仇。
在部队,战友们对瘦小的刘兴文非常关心,都亲切地称呼他“小刘”。在加里山痛歼美军第三十八团时,第一次上火线的刘兴文眼看着班长匍匐前进,炮弹打在他周围,他有点心慌。班长对他说:“小刘,不怕,他的炮弹再凶,我们不是草包。只要小心,就不会挨打,就能消灭敌人。”班长还不时关照他,小心地雷,小心铁丝网。副指导员刘汉经常给他讲革命道理,打仗的时候就让他在工事里,等战斗缓和时才让他去送弹药。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刘兴文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了青年团。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后,第四十五师于5月29日赶到芝浦里地区,阻击美军第二十五师和加拿大军第二十五旅。团-战前鼓励大家说:“能打得下来又能守得住,才是中国人民的本领。”战士们斗志高昂纷纷举手宣誓,要为祖国人民的安全,为保卫世界和平流尽最后一滴血,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激烈而残酷的阻击战打了七天七夜,毙伤敌人2800多人,美军除留下一堆尸体外,没得到一点便宜。5月23日,第一三四团三营接替一连,控制公路以南的诸高地。美军又集结了第二十五师二个团的优势兵力,开始向刘兴文所在的七连阵地朴达峰发起猛攻。烽烟弥漫,一场恶战开始了。一排的战士们奋勇阻击敌人,阵地前丢下许多侵略者的尸体,使敌人难以前进一步。志愿军伤亡也很大,需要补充战斗力。副指导员带领二排增援一排时,把刘兴文从五班抽了出来,对他说:“小刘,你年轻力小,战斗经验少,敌人今天攻得挺凶,说不定要同敌人拼搏,你不成。”这下刘兴文可急了,向副指导员请求上前线。副指导员没有同意。刘兴文坐在两包0边,看到副指导员远去的背景,听到枪声,几次站起来想冲出去。战斗正激烈进行,所有的战友都顶上去了,而自己却留在坑道里,这叫抗美援朝吗?于是刘兴文下决心找副指导员请求参加战斗。这时刚好从前线下来一个重伤员,对刘兴文说:“前面正紧”。刘兴文说:“快把枪给我,我也要顶上去。”说完就跑出掩体往前面赶上去。在一个小山头上,刘兴文找到了连长和副指导员,副指导员对他说:“小刘,你来得正好,这阵用得上你啦,快把棉大衣脱掉,水壶拿下来,轻装上阵,好爬山。”这时连长指着右边公路对副指导员说,你看敌人从公路那边上来了,快到那边去阻击。”副指导员拉了刘兴文一把喊到:“小刘,快跟我来。”刘兴文端着枪,背着手榴弹,紧紧跟在副指导员的后面,快速朝公路边的山头上跑去。到达山顶后,副指导员伏下来对刘兴文说:“小刘,你没有扔过手榴弹,力气小,你专给我揭盖,让我来扔。”刘兴文爬在副指导员身边,替他把手榴弹的盖都揭开了。看着敌人越来越近,副指导员却不慌不忙,连敌人的眼睛、嘴巴、喘气时一张一缩的大鼻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刘兴文的心紧张极了。就在这时,副指导员一连扔出了几颗手榴弹,扬起一阵尘土和泥沙。敌人被炸得东倒西歪,鬼哭狼嚎,哇哇直叫。刘兴文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战斗,看见敌人狼狈不堪的样子,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神情。他佩服副指导员的沉着和勇敢,也拿起一颗手榴弹,模仿着副指导员的姿势,投进敌群。敌人的进攻被打退了。副指导员看看刘兴文笑了,说:“小刘,就这样,等敌人近了才能打得准,打得狠。”接着又说:“咱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起模范作用,轻伤不下战场,重伤不吭气,要和敌人血战到底。”刘兴文点了点头。这时敌人又发动进攻了。他们紧握手中武器准备反击时,副指导员突然负伤了。刘兴文扶着他的头,只听他断断续续地说:“小刘……给我报仇……不能给中国人民丢脸啊!……”话没说完就牺牲了。刘兴文咬紧牙关,慢慢放下副指导员,默默地说:“放心吧,副指导员,我会给你报仇的,为祖国和我们苗家争光!”这时敌人咿哩哇啦喊叫着上来了。等敌人近了,刘兴文跳了起来向敌群一连扔出了几颗手榴弹,美国兵被炸得死的死伤的伤,没死的转身就往后逃。敌人的进攻又被打退了。这时阵地上的手榴弹用完了,需要补充,同时也需要把这里的情况和副指导员牺牲的消息向连长报告,于是刘兴文便朝着原来的山头奔去。
这时,连长已经负了重伤,躺在地上,下巴骨被打碎了,不能讲话,听了刘兴文的报告后用双手比划着又指指前方,又用拳头在地上猛一砸。刘兴文知道他的意思是要自己继续坚持下去。刘兴文扛起一箱手榴弹,转身就往阵地上跑去。可是阵地已被敌人占领了,并向他猛扑过来。刘兴文在一个土坡后伏了下来,准备迎击敌人。正在这时,战友梁和庭用机枪压住了敌人,掩护刘兴文跑到他们高地上去。在梁和庭不幸负伤后,敌人趁机冲了上来。刘兴文沉着地投出了手榴弹,敌人纷纷倒地。负了伤醒过来的弹药手赵金平看到刘兴文的压力很大,抓住机枪爬到刘兴文旁边向敌人猛烈射击。远处的敌人被赵金平的机枪压住了,近处的敌人被刘兴文用手榴弹压下去。敌人的冲锋又一次被打退。
这时刘兴文看到前面的阵地上还有副指导员的遗体,便对赵金平说;“老赵,我们决不能让敌人糟蹋副指导员遗体,你掩护我,让我摸上去把敌人消灭掉,把阵地夺回来。”说完抓上两颗手榴弹一股劲跑到工事前,没有等敌人发觉立即投出了手榴弹。手榴弹在敌群中0了,炸死三个敌人。活着的敌人遭到这突然的打击,连滚带爬逃跑了。阵地又回到刘兴文和赵金平的手中。他俩互相配合,有时赵金平打完一梭子子弹后,刘兴文就扔出一连串的手榴弹;机枪子弹打完了,刘兴文便冒着敌人的炮火在阵地的前拣敌人的子弹给赵金平。他们从中午坚持到晚上,打退了敌人的11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100多人,英雄的阵地巍然不动。当兄弟连队接防时,他俩才拖着疲惫的步子回到驻地。
战斗结束后,部队召开了庆功大会,刘兴文荣立一等功,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了他军功章,战友们都称他为青年的旗帜,部队-还亲自为他挂了光荣花,刘兴文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1951年10月1日,首都北京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周年大会,刘兴文在朝鲜前线被选为代表,同赴朝作战的英雄们一起回祖国参加国庆观礼。当团部通知他就要见到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和向祖国人民汇报的时候,他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在欢送会上,他对战友们说:“我这个在山沟里长大的苗族战士,在朝鲜战场上立了战功,部队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回国后我一定要把前方胜利的消息,告诉党中央、毛主席和祖国人民。”
1951年9月30日,刘兴文同朝鲜前线的回国观礼代表们一起,怀着幸福的心情见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节日那天,首都北京鲜花似海、红旗如潮,英雄们受到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庆祝大会后,英雄们分别到祖国各地汇报,刘兴文、郑恩喜、王志林三同志到西南三省。1951年12月3日志愿军归国代表刘兴文等一行由成都抵达贵阳。贵阳城锣鼓喧天,彩旗飞舞,巨幅标语悬挂大街小巷。
12月4日下午,刘兴文等在省军区礼堂向贵阳各界群众汇报,之后分别到各单位、机关、厂矿、学校、街道和群众组织等作巡回报告。英雄的事迹传遍贵阳大街小巷,家喻户晓。12月18日,《新黔日报》发表了刘兴文给他父亲的一封信。刘兴文在信中鼓励家乡人民努力生产,表示自己杀敌立功的决心,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高尚无私的品质。
12月10日凌晨,在红旗鲜花、鞭炮声中,人们拥着三位英雄上车,到云南向各族人民汇报。
1952年初,刘兴文结束了在祖国各地汇报后,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满载着祖国各族人民殷切的希望,再次踏上征程,返回朝鲜前线。1952年7月,金化郡遭敌机轰炸,刘兴文为掩护和抢救战友而光荣牺牲,年仅20岁。烈士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壮丽的诗篇。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授刘兴文烈士“二级英雄”称号。
(纳雍县民政局)
[以上内容由网友"Mark"分享。]
以下与刘兴文相关信息:
以下刘兴文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