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 > 四川 > 眉山 > 地名

幸福村

[移动版] [查看地图]
地名:幸福村隶属:顺龙乡
行政代码:511424204代码前6位:511424
长途区号:0833 邮政编码:620200
车牌号码:川Z行政级别:村
  听说丹棱县顺龙乡幸福村是川西南闻名的古村落之一,有古道、古树、古桥、古民居,是农耕文明的活标本……我便动了一睹古村风采的心思,近日,约了几位朋友,一起走进幸福古村。  穿过村庄的那条古道  一个村庄是古老还是年轻,看一看道路就清楚了。几年前,我在考证“丹马盐铁古道”时发现一条古道穿过幸福古村,古道长约四五公里,是丹棱境内遗迹最丰富、史料价值最高的一段古道。但自从有了公路,古道便荒芜了,就连村上80多岁的龚绍成老人也说许多年没走古道了。  我们离开公路顺坡而下,每走几步,老人就用砍刀砍几下,辟出一条小路,左弯右拐地前行。老人边走边说着古村诗意般的四季变化,初春的雨、盛夏的风、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素洁,以及入冬后的“血汤”——杀了年猪的人家会把全村人请到一起,欢笑声、斗酒声,从堂屋、院坝不断飞出。  一路听老人用乡音说的故事,一路前行,经鹅颈项、高息台、凉水沟、斜石板、安逸桥到达独枞树。站在独枞树下的大石包上,村妇女主任刘光霞说,每到春时,站在这儿往远处看,漫山遍野山花烂漫,层层叠叠的梯地自山脚而上,美景尽收眼底。  过独枞树是一片开阔地,顺着溪水沟往前,从桉子嘴瀑布到铁炉沟、赵桥,一路都是原生态的:古道幽幽,怪石嶙峋,山花竞相开放,溪水潺潺,荒草、枯枝、苔藓展示着不同的风情。  刚到赵桥,天空下起小雨,我们跟随老人躲进了他的老宅院。老人说,别小看道上那些不起眼的树呀草呀苔呀和青石板上密密麻麻的小圆坑,那上面刻着许多故事哩。  漫步在这条铺满青石板的路上,茶马古道、盐铁古道便在我的静默中日益饱满起来,古道上的背夫、驴马、茶叶、盐、铁;粗犷的山歌,婉约的爱情……古道太丰富了,处处都得细细品味。  古村古在道路上,村内村外,家家户户都被青石板路串连着,简直就是石板村落,曾被外来人称为“石板村”。名字背后有传说。据传,村里有一石姓人家的儿子见父亲整天打石板修路很辛苦,按托梦姑娘的指点吞下一颗小亮珠,变出了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从村里连到村外。如今,勤劳智慧的村里人做足了石板文章,用青石板铺通了村里村外的路,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方便。  土砖墙木板窗青瓦房  幸福古村三面环山,唯有南面通往山外,方圆几平方公里仅有二三十户人家。这里仿佛世外桃源,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村里人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农闲时,村民们盖房造院一家赛一家。这些宅院被一代又一代的村民扩建维修,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一个古老而温馨的村庄。  紧临赵桥的一户人家,姓熊,土砖墙、木板窗、青瓦房,是村庄里最具代表性的老宅院。门口一棵大贞楠树枝繁叶茂,树下是一段长长的石梯,石梯上方是双房门的“床门子”,木门框、土砖墙、青瓦屋面。走进院子,石板上青苔丛生,木板门窗有些发黑,屋顶上木质的飞檐转角有些朽了。一位老者过来,迎我们上阶沿。阶沿上摆着小木桌、竹椅子,盖碗茶正香。堂屋内放着八仙桌,高板凳,桌子周边有雕花,据说招待贵客才用。这个院子兴盛时住过二三十人,木柱上的铁钉痕迹昭示着主人曾于门上挂过牌匾,显示其文化味。我问院子聚集人数最多是什么时候,老者说,上世纪80年代末,他家买了台电视机,黑白的,放在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全村老少几乎都涌进院坝,里三层外三围个水泄不通,一起看电视的人怕有百十来号。  难得一见的“千年夫妻树”  赵氏祠堂(祠堂毁于上世纪50年代,遗址尚在)旁边的千年银杏树也不可不看。这棵号称“千年夫妻树”的银杏树,高约百米,四人牵手都不能合围。银杏树干半人高处分为两杈,再长二、三十米高又合抱成一团,共同支撑起郁绿的树冠,树干结合处又有无数枝丫交织缠绕,似亲密搂抱,像一对“老夫妻”一样幸福地相守。  关于“千年夫妻树”,也有一段传说。北宋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一个夏夜,一对相恋已久的青年男女来到赵桥河边,隔着河,一个吹笛子,一个弹月琴,用乐声倾吐彼此的思念。小伙子忍耐不住,渡过河来,却被姑娘家守卫河岸的家丁拉箭射死了。姑娘看到恋人倒在血泊中,悲痛万分,便在附近一棵枯树上上吊殉情了。村里人把两人的遗体埋在了溪水边。数年后,溪水边长出了一棵银杏树,就是今天的“千年夫妻树”。据说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的文学家彭端淑路过此地,听闻传说后感慨不已,发出了“年轻恋人,生死相依,在天化作比翼鸟,在地成为连理枝”的赞叹。  农耕文明的活标本  在古村,有游客边走边拍照,拍的都是不起眼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可以说,每一家简朴而别致的院子就是一个农耕文化实物博物馆。  从某种意义上说,幸福古村就是一个农耕文明的活标本。村里人都以种庄稼为生,竹、木、草、铁制农耕生产用具,斗笠、蓑衣、箢篼、背篓、竹耙、犁头、渔笆笼,以至于草鞋、草帽等,在这里,都是原生态的实用物。秋收之后,就有人家的屋檐下吊起成串的玉米,石板院坝里摊开晾晒着玉米粒。古村人对自己的农耕文化魅力也有认识,古村开发规划中,就有“农耕文化园”项目,让游客来这里不仅可观赏,也可以实际体验,一尝当农民的滋味。  历史沧桑,古村依旧。满山的苍翠,发黄的石柱和砖墙,古色古香的木房子,古老的桥,高大的树,那被无数背夫马帮刻满脚印的石板路,让我见证了古村文化的厚重,和一个村庄的美丽。  来源:眉山日报
下一地名:柏木村
[以上内容由网友"Carl"分享。]

以下与幸福村相关信息:

以下幸福村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