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读书台原名读书堂,或称陈公学堂,始建于唐,其旧址在今玉虚阁一带。唐大历年间,东川节度使鲜于叔明曾为陈子昂立旌德碑于读书堂前,中唐后,政局混乱,战争频繁,学堂因之衰废。宋嘉佑年间,邑令庞子明在其遗址建拾遗亭。明初,拾遗亭已毁,廉承务遂于旧基建屋塑像,并立明远亭于其侧。成化时,县令郭镗立感遇亭。至清初,上述建筑全毁,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知县唐麟翔将读书堂更名为“古读书台”,道光八至十一年(公元1828—1831年)邑令钱秉德、汪澍将“古读书台”迁至岭后梧岗山。读书台建筑面积980平方米,为不完全对称四合院布局,分前、中、后三院。前院由门坊、感遇厅及三条廊道组成;中院主体建筑为拾遗亭,两侧为抄手回廊;后院以留云仙馆为主,东建问涪轩,南置精舍馆,北立明远亭。整个建筑掩映于古柏苍松之中,清幽淡雅,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是一组完整的清中期四合院建筑群。古读书台内陈列有《陈伯玉先生别传》、《陈伯玉先生全集序》、38首《感遇诗》、《修竹篇序》、《座右铭》等清代木刻,两次陈子昂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论文、资料,射洪历史名人简介和现代书画家作品等。
金华山道观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唐时更名九华观,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英宗赐名玉京观,现存古建筑属明清所建,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由南至北依次为南天门、灵官殿、十殿、东岳殿、桂花院、祖师殿、玉虚阁、纯阳阁等。南天门为单檐歇山式顶,穿逗式梁架,山门两侧石壁镌刻有北宋黄庭坚的手迹“蔚兰洞天”四个字;东岳殿属明代建筑,单檐歇山式顶,抬梁式梁架,檐下施斗拱22朵,每朵双昂出3跳;桂花院为四合院布局,院中有一株明代金桂,每年农历八月开花,花香能溢满整个金华山;玉虚阁为读书台旧址,唐时是读书堂的正屋,0分三层,六角攒尖式顶,;纯阳阁前有块杜甫诗碑,刻有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杜甫到射洪祭奠陈子昂时留下的《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和《野望》两首诗,字体是杜甫的手迹;从南天门至祖师殿沿上山梯道有一条明代石龙,全长180多米,龙头朝上,龙尾朝下,故名“倒头龙”,它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明代石龙。
陈子昂读书台198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共同创建我们美好的家园。如果您有介绍家乡的文字、图片,欢迎与我们联系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粤ICP备17154672号-3 |
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E-mail:service@ke2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