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问陶
张问陶,字仲冶,遂宁人。以遂宁城西有船山,故号“船山”,亦称“老船”;又因貌似猿,乃自称“蜀山老猿”;晚年辞莱州知府,留虎丘养病,自号“药庵退守”。
问陶出生于世代书香名宦之家。高祖鹏翮,清康熙、雍正两代名臣,曾官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曾祖懋诚,曾官通政使。祖勤望,曾任山东知府。父顾鉴,曾为云南开化知府。均有政声,亦有著述行世。弟兄姊妹皆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月二十七日,问陶出生于山东馆陶县其父顾鉴宦所。后随父迁均州、荆州、黄州、汉阳。乾隆四十三年(1778),父升云南开化知府,问陶随母及全家留汉阳。不久其父因荆门“失出”案发受牵连去职,家产赔累殆尽,住房也为豪吏所夺,全家生活陷入困境,常奔走告贷,“恒数日不举火”。
问陶自幼受家庭熏陶,在其父直接教导下,与兄问安、弟问莱发愤攻读。其嫂陈慧殊,工诗,时称“女翰林”,工余率弟妹吟哦,对问陶影响亦大。问陶饱览群书,博研名画,勤学苦练,少年时即崭露才华,被目为“青莲再世”。十五岁时写《壮志》一诗抒怀:“……咄嗟少年子,如彼玉在璞,光气未腾天,魍魉抱之哭……。”少年壮志,气概不凡。虽家中生活窘困,仍顽强坚持学习,“布衣不合饥寒死,一寸雄心敌万夫”。
乾隆四十九年(1784)三月,问陶年二十岁,在京与四川涪陵周东屏(时任赞善官)之长女结婚。次年八月,偕周夫人乘船回川省亲,十月在途中生一女,周夫人因病乃与小女留涪陵娘家。问陶回遂宁写诗甚多。第二年五月,周夫人病逝涪州,不久小女亦夭。这时,其家境更为困顿,有时竟到“仅求衣食亦无缘”的地步。是年秋,问陶与兄问安去成都参加乡试。因问陶所写诗歌传抄者众,诗名大噪,成都盐茶道林西崖爱慕其文才,将其女韵征许配予他,乾隆五十二年(1787)九月,在盐茶道署成婚,时年23岁。韵征能诗善画,爱才惜士,婚后夫唱妇和,志趣相投。问陶曾为妻子写照,韵征题诗其上云:“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问陶依韵和之:“妻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画意诗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夫妻情笃,传为-佳话。
乾隆五十三年(1788)三月,问陶又赴京师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人,次年初,西返四川,在成都、遂宁小住,岁末去北京。这期间他吟兴甚豪,每到一地必有一诗,或凭吊古迹,或流连风景,寄词壮采,显示出卓绝的才华。五十五年(1790)四月举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此期间写诗最多,几乎每日一首或几首,而且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翰林同年中,石韫玉、洪亮吉等名士与问陶结交,对他的诗非常佩服。五十八年(1793)三月,授翰林院检讨。五十九年,写《论文八首》、《论诗十二绝句》反映了问陶的诗歌风格和理论体系。
嘉庆二年(1797)秋,其父丧,在家守制。这期间,他往来于遂宁、成都、北京,目睹现实,写诗揭露,如《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中有“豺虎纵横随处有”、“焦土连云万骨枯”的句子,对官吏们掠夺人民的暴行,以及“万骨枯”社会的悲凉景象作了深刻的揭露。
嘉庆五年(1800)八月,分校顺天乡试,翌年奉派教习庶吉士,九月又分校顺天乡试。嘉庆十年(1805)九月,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奉派巡视北京南城。十四年(1809)春,充会试同考官,七月,改吏部验封司郎中。
嘉庆十五年(1810)七月,出任山东莱州知府。问陶赴任后,即栉风沐雨,跋山涉水,深入所辖七邑了解民情,并清理积案,考试童生,奖掖后进。他为官清正廉明,审理案件及时,且不徇情枉法,深得民心。其断案所下判词,简切透辟,后人奉为典范,曾多次编选印行。莱州辖区掖县、即墨两县农业减产,平度、昌邑、高密、潍、胶五州县遭严-灾,村落萧条,民生困苦,问陶面对这般现实,痛如切肤。他乃具报请予减免缓交税租,并发放积谷,以赈济饥民。为此事,与上官意见不合,见为民请命,难有作为,郁郁不自得,逾年而病。问陶见“哀鸿集野”,他“抚衷内愧”,嘉庆十七年(1812)三月乃辞官西归。行前,他系念莱州近年歉收,民有饥馑,便将己之历年积蓄捐谷七百石赈济七邑饥民。他上辞呈后曾写诗自述:“二十三年指一弹,非才早愧不胜官。……云衣久已轻如叶,虎背抽身也不难。”离莱州时,又写诗自白:“绝口不谈官里事,头衔重整旧诗狂”。这些诗句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愤懑和沉重心情。他在《平度昌邑道中感事》诗中写道:“天意苍茫地苦贫,救荒无策愧临民,辞官也作飘零计,忏尔-一郡人”,真是寄情于民了。到吴门时,病情加重,便留虎丘寓所疗养。其寓左近白居易祠,遂名为“乐天天随邻屋”。写有《题乐天天随邻屋》诗,有句云:“凭栏早醒繁华梦,点笔难删讽喻诗”,反映了他晚年的生活情趣。问陶忧患余生,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逝于寓所,年50岁。
问陶辞世时,家境萧条,三个女儿(尚未出嫁)无力扶灵柩回乡,乃寄殡于苏州玄墓山。逾年,得鲍树堂太仆资助千金,始得归葬故乡两河口祖茔,碑文“张问陶船山之墓”还清晰可见。周、林两夫人亦葬于此。
问陶一生致力诗、书、画,造诣颇深。他诗名满天下,被誉为:“蜀中诗人之冠”。诗歌创作,他主张抒写性情,强调独立,反对摹拟。一生写诗四千余首,表现日常生活的诗篇为最多。如饮酒即兴,感世怀人,送别题赠等作,大都语言清丽流畅,情真意切。记游诗篇,大多含蓄深沉,气势雄迈,以他诗人兼画家的手法描绘名山胜迹,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深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的高度赞美。反映当时政治的诗作,敢于触及时弊,斥责墨吏,抒发忧时忧国情怀。写农民战争的作品,敢于正面生动的表现农民军的浩大声势。问陶自幼家境窘困,又长期飘零,接触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又有“民为国本”的思想,因之其诗作中亦有反映下层民众的佳作。清人评其诗曰:“生气涌出,沉郁空灵,于以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是“太白少陵复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问陶书法,险劲放野,别具一格。其画近似徐青藤,不经意处皆有天趣,山水花鸟皆善,尤以墨猴最佳。
问陶的诗作经删存见于《船山诗草》(二十卷)中有2270首。当代周宇澄选注的《船山诗选》、赵云中选编的《张问陶诗选注》已出版问世。问陶书、画手迹,省、市博物馆均有收藏。
当代学者胡传淮编有《张问陶年谱》,体例完备,信息量大,又扎实严谨,材料翔实,对研究张问陶有重要价值。
《清史稿》有《张问陶传》。
问陶兄问安,字悦祖、季门,号亥白,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生。举人,授修职郎。曾主掌华阳潜溪书院。工诗,在诗坛享有盛名,有《小琅环诗集》等存世。嘉庆二十年(1815)卒,终年59岁。
问陶弟问莱,字寿门,号旂山,历任浙江嵊县等县主簿。知书善诗,与问陶、问安同列诗坛,是有名的“三弟兄诗人”,为中外诗坛所罕见。
问陶妹问筠,亦善诗,为高扬曾妻,早丧。
来源:蓬溪县地方志办
[以上内容由网友"Tom"分享。]
以下与张问陶相关信息:
以下张问陶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