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意
覃意,约出生于明朝正德初,今曾家乡覃家坝村人。“明嘉靖时诸生,两举不第,绝意进取,遨游湖海间。久之,得异人传授归隐罗市烟霞山,自号物外子,苦炼四十九年,羽化飞升”(民国《万源县志·仙释》)。
少年覃意天资聪颖,记忆力超群,先生当天教的课文,第二天他倒背如流,所写文章,更是出类拔萃,超乎群童,立志求学考状元。平常他不但尊敬师长还很关心人。一次,他见临居的老太婆来他家借米,又在生病,他就给妈妈说:“多给她点吧!太造孽(可怜)了。”又跑到屋里拿了两个鸡蛋塞在老太婆的衣襟里,妈妈见状,笑着对老太婆说:“拿着吧!这娃儿长大了。”老太婆逢人便讲:“覃意是个好娃娃!”覃意焚膏继咎晷,读完十三经,院试录为生员,会试考上贡生,乡试成为举人。这下,覃意就更有信心了。对覃意要考进士,家里人支持他。可是,覃意连考三年都名落孙山。覃意有点灰心了,加上家里的经济也不如以前了,于是,他便开始种田。覃氏家族知道他想考进士,求取功名的心未死,就劝他再考一次。这一年,覃意悬梁锥股,起五更,睡半夜,苦读诗书。果然,功夫不负苦心人,覃意考取了进士。可是,殿试点名时,点名的官员将“覃意”读成“谭意”。而覃意不应声,连点三次,无人应答。参与的官员们都注目于他,而他仍毕恭毕敬地站着,毫无意外表现,其中一官员说“怕是个聋子,算了”。覃意听后,其心情无以名状忿,遂生厌世之心。
覃意怀着一腔热血应考,却因官员读错字而落第,怅然回乡。回乡后,他隐迹于覃家坝后山老林沟,在一绝岩处研习儒学,同时-庄老。他的母亲非常心疼,劝又劝不回去,只好派人给覃意送饭,送饭的人回家说:“送的饭,丝毫未动。”其母听后怄得多次昏倒,生气地说:“不吃饭,当神仙。”后来家人报告,说覃意吃的是柏树果果,母亲说:“他在悟正果”。就这样覃意在山中造石塔,作为“藏身-治所”(民国《万源县志·仙释》)。故人们将此山称着塔子山。他隐居于烟霞山中,苦心-,后经异人传授,遂自号物外子。他在山中修行悟道四十九载,飞身羽化,终成正果。人们发现在覃意-的岩壁上有他题写的“啸傲林烟”四个大字。因此,又将塔子山更名为烟霞山。
后数百年中,覃意屡显其灵,“扶世佑民”(民国《万源县志·仙释》)。百姓深受恩泽,感念不忘,称他为覃大仙。
[以上内容由网友"Shirley"分享。]
以下与覃意相关信息:
以下覃意相关信息关注度最高: